知乎上有人问:那些从小拼命被鸡娃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有人回答:小时候被鸡得多疯狂,长大后努力自愈时就有多绝望。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它的价格。”
就像王食欲妈妈说的,最初拼命鸡娃时,她对女儿的初心是好大学、好工作。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到达了幸福的终点时,所有的美梦都戛然而止。
某个早晨,她突然接到女儿哭着从国外打来的电话:
“妈妈,我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
“就是活得很丧,没有意义!”
“我有点控制不住我自己了。”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女儿给她打电话后,准备去跳海,万幸因为天气原因甲板被封住了,她才有机会再见到女儿。
而最让人揪心的是,这些都是后来她才从女儿口中得知的。当初跳船不成功后,女儿还曾多次差点从伦敦泰晤士河跳下。
在董老师直播间,曾听他聊起过一段很让人触动的话:
“我来这世间不是浪费的。
我要看日出花开,我要遇见一些有意思的人,懂一些道理。
我的生命不是父母的延续,也不是子女的前传。”
真正撑完孩子整个人生的,是他们了解自己为什么而活。
教育出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孩子,绝对不是为人父母的初心。可这个女孩,那时候对自己来这世界的意义已经产生了怀疑。
后来,在陪女儿治疗抑郁的那段时间,无数个苦苦熬着的夜晚,这位妈妈一次次反思自己:
当初为了女儿学习不分心,她不让女儿帮忙做任何家务,连女儿想买一盆花的请求也会拒绝;
甚至会在女儿想要施舍乞丐时,用“人都有不同层次的贫穷”激励女儿一定要努力;
女儿向她倾诉压力和难过的时候,她丢给女儿的只有冰冷冷的批评、指责;
女儿被同学孤立,她指责女儿怎么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女儿曾向她靠近过无数次,但每一次的回应都只落入了空巷。
这个女儿的过往,就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活在妈妈的“鞭策”中。
等某一天女儿长大了,不再需要妈妈“抽打”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目标和方向。
而这个时候,女儿又刚刚成长为大人,往后看,妈妈已经“功成身退”不再是自己的依靠;
往前看,习惯了活在妈妈的规划中的女儿,也早已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该往哪走。
当然,这一切并不代表她对女儿的教育带来的都是坏处,女儿后期在自己写的书中也会说很感谢妈妈给自己当初的鞭策,但是,过度鸡娃带给女儿的后遗症,也差点让她和女儿陷入万劫不复。
有人曾说:孩子会用一生的牺牲,来证明父母的过错。
父母想要的是结果,而孩子撑的是整个过程。
我们在为自己当年的“英明决定”窃喜时,却看不见孩子身上被留下的一道道伤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