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周公:周公旦。周公旦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
▲君子不施其亲:君主不能放松仁爱之心。
“君子”这里专指在位者,君主、诸侯等。“施”同“弛”,松弛,放松,弃置。引申为疏远,怠慢,遗弃。“亲”本义是亲爱,这里指仁爱之心。
▲以:用。
▲故旧:旧友、老臣。《中庸》:“敬大臣也、体群臣也”。
【译文】
周公告诫他的儿子鲁公伯禽说:“君子不能放松仁爱之心,不能让大臣怨恨得不到重用。旧友、老臣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放弃他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
【学而思】
“君子不施其亲”参读《泰伯篇》8.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参读《子路篇》13.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无求备于一人”适用于朋友、同事等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陷而忘记了他的优点。尤其是夫妻关系更是如此,长久的陪伴和相处,人无完人。爱一个人,要爱他的优点,也要包容他的缺点。就如同“采葑采菲”一样,不能因为蔬菜的根上有一点点问题,就把整个蔬菜都扔掉了。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齐纪五》:通直散骑常侍刘芳,缵[zuǎn]之族弟也,与给事黄门侍郎太原郭祚,皆以文学为帝所亲礼,多引与讲论及密议政事;大臣贵戚皆以为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帝使给事黄门侍郎陆凯私谕之曰:“至尊但欲广知古事,询访前世法式耳,终不亲彼而相疏也。”众意乃稍解。
【译文】通直散骑常侍刘芳是刘缵的族弟,他同给事黄门侍郎太原郭祚,均以工于文学受到孝文帝的礼遇,经常招他们二人一起讲论义理,以及密议政事。大臣贵戚们都认为孝文帝疏远了自己,心中怏怏不乐,不平之色溢于颜表。孝文帝让给事黄门侍郎陆凯私下里对这些人说:“皇上只是想通过这二人多知道些古代的事情,了解前代的法式罢了,并非是亲近他们而疏远你们。”这些人的情绪才渐渐宽解。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魏徵上疏,以为:“在朝群臣,当枢机之寄者,任之虽重,信之未笃,是以人或自疑,心怀苟且。陛下宽于大事,急于小罪,临时责怒,未免爱憎。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求致治,其可得乎!若任以大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成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谷,莫能自明,则苟求免祸,矫伪成俗矣!”上纳之。
【译文】魏徵上奏疏,认为:“在朝的众位大臣中,担当掌管枢密机要的,虽委以重任,但对他们的信任还不够笃诚,所以有的心存猜疑,抱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陛下对大的事情较为宽容,却对小的过失不轻易放过,责怒下来,未免爱憎过于分明。委托大臣操持大事,责成小臣办小事,这是为政之道。如今各委托其职责,则重视大臣而轻慢小臣;遇到出了事,则又信任小臣而怀疑大臣。信任所轻慢的,怀疑所重视的,如此怎么能使国家达到大治呢?假如委任做大的官职,却求其小的过失,必然导致那些刀笔吏,顺从旨意诬告成风,舞文弄墨,百般构陷其罪。如果自己陈述呢,则认为内心不服罪;不加说明吧,就会被认为是所犯罪过属实,进退两难,不能辨明,这样就会导致群臣只求免于灾祸,必然矫饰虚伪成为风气。”太宗采纳他的意见
《中庸·二十章》: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对亲人友爱,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对亲人友爱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无求备于一人”
《孔子家语·六本》:“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并不等于“一俊遮百丑”,“非”指缺点,短处,而不是指做的事情,不能把“百非”理解成“丑恶”,恶人该惩戒还是要惩戒。)
《国风·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朱熹《诗集传》曰:葑、菲根茎皆可食,而其根则有时而美恶。(葑和菲两种蔬菜的根和茎都可以食用,但它们的根部有好有坏。);
汉·郑玄《毛诗郑笺》:“人之交当如采葑采菲,取一善而已,君子不求备于一人”(真正的君子与人交往相处,就如同“采葑采菲”,对方身上只要有一点闪光点,一点好的地方值得你学习,值得你欣赏,那这样的人就是值得交往的,我们不应该去求全责备,要求对方处处完美,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