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本好书

作者: 侯泰而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5:10 被阅读138次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8月出版。)

非常扎实的一本书,知识点十分密集,在读古书时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看了此书,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全书从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十四个方面,分别详细介绍了各类知识,完全可以当成工具书来读。

书中附有大量图片,解说文字也很好。个别文字还极富个性。

比如,写到饮茶,就认为:“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罗 (‘罗’,就是筛子。‘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能让人喝了不打瞌睡。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渝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讲到书法,是这样的:“唐代以前没有今天意义上的桌子。唐以前的人坐在席或者矮床上,写字是左手执卷成筒状的纸(或者竹简、木片等等),右手执笔。因为这种和今日迥异的写字姿态,唐和唐以前毛笔写字的笔法也与今日迥异。这就是在后世让大多数人悬隔不知的‘转笔’,也就是字的每个笔划在书写时都需要不断捻转笔杆。传说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前代的写字笔法论集。而这个论集居然是他从自己父亲的枕头里偷偷翻出来的。到了他晚年的时候,他又写了‘笔势篇’给儿子王献之,并且叮嘱他‘勿播于外,缄之密之,不可示之诸友’。如此月黑风高杀人放火般的揶着藏着,说的其实都是写字时毛笔的笔杆旋转。这种笔法到宋代已经大体失传,只在某些书坛高手家族之中秘密流传。……今人不察,小学老师教学生写毛笔字,只知道讲王羲之妄图从儿子手中抽走毛笔未果,从而表扬孩子握笔好这个故事。实际上,这是个非常白痴也绝对错误的故事。”

真是既有锋芒,又十分有趣。

可惜此书涵盖知识过于丰富,读完后一时难以消化,也就是许多东西记不住,待有空再重读一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本好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cm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