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变第二十九
文学的“通变”,在文心雕龙里屡有涉及,意思是文学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变来自于周易,周易本身讲的就是变化。先秦诸子名家有一篇文章就叫“通变”,但大概因为没有论述那么清楚,所以并不为人知。
开篇写道: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说文章体裁有限度的,文章的变化确实无穷的。文章的文辞文骨只有变化才能流传千古。
刘勰从皇帝时代的弹歌,一直讲到魏晋,论述了诗赋文学的代代传承和变化发展。但是刘勰认为没有发展好,却是“弥近弥衰”。主张文章要复古,可是这和本篇论述的发展岂不是矛盾了?
不急,刘勰接着论证他的观点。他这个观点很有趣,他说青出于蓝,却只能微青,蓝却包含多种颜色。用典反其道而行之。
他列举了枚乘、司马相如、马融、扬雄、张衡几个作家对日月运行同一景象的描写,极尽夸张,如出一辙,几乎没什么变化。
刘勰总结了写文的体会或者要求是:规划总纲,重点突出;博览精阅,依纲敛材;执辔远驽,从容按节;凭情会通,负气适变;采若宛虹,光如振翼。
5、定势第三十
势者,乘利而为制也。意思是顺着便利自然而成。顺势而成的意思吧?刘勰说,就像箭被射出去,像溪水曲流回旋一样。
一贯以宗经的思路论述,学经书的文章自然典雅,学离骚的就华丽卓越。
定势篇,主旨在于指出当时文章的流弊,纠正文风追逐轻靡和新奇的不正之风。
6、情采第三十一
本篇阐述文章与文采的关系。水结涟漪、木振花萼,文附质也;虎豹有纹、异于犬羊,质待文也。
用色、声、情来形容行文的道理。举儒道法各家对文采的观点和应用。
情是经,采是纬。经纬不可分。立文之本源也
诗经,为情造文。辞赋,为文造情。这说得有点绝对。这是刘勰对当时辞藻华丽空洞无物的文章的反对,讽刺此类文章追逐名利地位,阿谀奉承华而不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