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人们通常的理解为:做好事就有好的回报,做坏事一定会有坏的报应,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与其相悖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人不但不再相信它的正确性,甚至因此变得不再善良。那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表达的意思真的就如此简单且没有逻辑性吗?
众所周知,很多中国汉字都是一词多义,甚至有的古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就可以代表白话文中的一句话。所以,当我们翻开辞典,就会发现,“善”字还有“正确”的意思,而“恶”字也有“过失”的意思。那么,按照对仗、工整的文言文表达原则,就可以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理解为:做正确的事会带来好的结果,做错误的事将导致坏的结果。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一下子就变得非常严谨、缜密了。
举个例子: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发现一个老人不慎落入了冬日结冰的湖中。他毫不犹豫,勇敢的向老人落水的冰窟窿冲了过去,可由于受损的冰面无法承受年轻人快速移动产生的冲击力而轰然坍塌。结果,老人没能得救,年轻人也枉送了性命。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说年轻人是在做“好事”,但却无法说他是在做“正确的事”。
再举个例子:在那个我们熟知的,战火纷飞的年代,硬件实力很强的国民党最终输给了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住在破窑洞里、吃不饱肚子的毛泽东战胜了丰衣足食、号称国家元首的蒋介石。回顾这段历史,仔细梳理,我们终会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无非就是,毛泽东以及他领导的共产党,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所作出选择和决策的正确性和正确率,远远高于蒋介石和他所统帅的国民党。而随着共产党方面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和决策越来越多,国民党一方的错误选择和决策越来越多,量变形成质变,达到一个临界值之后,“胜败”就成了时间问题。
第一个例子告诉我们的是:不是做好事没有好报,而是做好事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第二个例子告诉我们:有的时候,即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可能因为目标很高、时机未到、积累不够,而暂时无法得到所期望的好结果。反之,虽然某些人做了错误的事,也同样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或者程度不够而暂时没有遭遇到坏的结果。但是,错误一旦犯下了,就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事业上埋下了很多地雷,也许它们永远不会爆炸,也许瞬间就会给你造成重伤,甚至彻底毁灭了你。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是否旨在提醒人们:在漫长而又无常的人生旅途中,只有仔细思考、慎重选择、认真生活,尽量多做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所期望的好结果呢?
网友评论
如果能找到出处,然后结合历史情景,就是正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