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改变#环境#张晓楠#悟道人生
一、见
我记得在《财富》专栏里,李笑来讲过央视主持人张晓楠的成长故事,说是,张晓楠从小就想成为一名电台主持人,而且就想进央视。在她看来,想要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从物理上接近它,既然目标是进央视,大学就要选到北京。不过遗憾的是,她最终并没有考进北京的学校。
为此她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选择去新东方当老师。仅仅这样,距离自己进央视的目标还是很遥远,后来她辞去新东方老师的职位,到美国的哥伦比亚读金融硕士去了。
进央视,除了需要硬学历之外,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发现,哥伦比亚大学简直就是央视人才的摇篮之一,有大量的相关人才都是在那里进修。
这个选择的背后逻辑,就是要从物理上接近那些人。
二、人以群分
从这张晓楠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说,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改变。从物理上接近它,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三、思
从物理上接近它,说白了,就是选择环境。
昨天写到“小步子原理”,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能够坚持到底,或者说中途不放弃。
我接触过很多学生家长,也聊过很多关于他们孩子的事情,在说到“家庭教育”这一块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能意识到自己教育的问题,比如过分地控制孩子,习惯性地批评孩子,有的是溺爱孩子等等。开始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下定决心去改变,我也会推荐给他们一些书籍,或者好的课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开始的时候,他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也有给我反馈,说自己学了某个方法,确实挺好用的,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开始慢慢消退,直至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除了“改变”确实很难之外,其实,他们还缺少一个共同成长的环境。或者说,他们身边都是希望他们变得更差的环境。
比如有的家长会对另外一个家长说,练习跆拳道没啥用,我家小孩回家也不练习,给他报跆拳道,纯属是找点事干,让他少玩点手机,等到这一年学完,就不让他练了。结果,另外一个家长还真信了,于是,就不让自己的孩子来练习跆拳道(或者到期不续费),事实证明,那位家长的孩子一直在练习,并且越来越好……
这就很多人的生活环境,一个见不得别人家孩子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想获得改变,真的很困难。
回到跆拳道的道场,这也是一个环境场,很多内向、胆小、缺乏男子汉气概、依赖性特别强的孩子,在这个环境里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变。有时,我会私下里会发出感慨,家长给孩子选择学习跆拳道,是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
我们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会很大,可是,那些在我看来很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们孩子,在练习过两三年跆拳道之后,几乎很少受到他们的影响,表现的特别积极、乐观。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想要获得更大的改变,或者说走的更远一些,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还是非常重要的。
四、行
获得改变,除了从物理上接近它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层理解。那就是,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环境”。
比如,在家里找一个固定的地点,专门开家庭会议,做深入沟通和交流;找一个固定地方做冥想训练;再找一个地方专门玩游戏娱乐等等。
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自己,却能形成环境记忆,特定的记忆,就会激发特定的行动。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改变吗?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