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争取做个生活家散文美食
【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作者: 芬兰墨轩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07:44 被阅读655次

中国烹饪技术博大精深,用于烹饪的词汇更是丰富至极,煎、煮、炆、炸、蒸、炖、焗、炒、烤、焖、溜、扒……如果还愿意继续往下数,大概能数出至少上百个单词。

中国的乡愁文化,是任何一个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童年时代,舌尖上刻下的味觉记忆,时不时的唤起在外游子不易觉察的乡愁。而我久居芬兰,食品无聊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国家,对于家乡味道的怀念自不必言说。

尽管个是极不善烹饪的懒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我还是会经常下厨,做点家乡饭菜,以慰莼鲈之思。

墨轩版的羊肉连汤面

昨天做连汤羊肉面,刚拿出锅来,耳边想起妈妈的一个声音:焙(bei,去声)点儿花椒,香味儿就出来了。

这个声音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童年。我是石家庄土著,说地道石家庄方言。而这种被普通话覆盖了的几乎被人遗忘的老石家庄方言中,藏着美味,藏着古语,藏着文化的交锋与融合,有时候还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今天写几个石家庄厨房里特有的方言土语。

嘘(xu阴平)山药
嘘山药就是烤红薯

嘘,就是用火或者汽的热力熏炙。在石家庄方言当中,山药就是红薯地瓜。

石家庄滹沱河流域的沙滩地是种红薯的的好地方,沙质松软日照时间长,种出来的红薯甜糯可口,尤其适合炙烤。

小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更冷一些。家里几个小猴子,都喜欢在奶奶家炕头上取暖,与炕相连的是一个直径大约半米的低洼盆状炉灶,煤火在中间洼处,而周遭的灶壁,却是嘘山药的最佳处。在外面白雪纷飞的冬日,奶奶常常会给我们嘘上一锅山药,上面反扣一个破洞的洗脸盆,供出气之用。我们这些孩子等上半天也不觉着急,或游戏或写作业,直到缕缕甜香从洗脸盆中的破孔中飘出来,通过鼻孔,钻到脾胃。

现在奶奶不在了,老家的炕头在很久以前就消失了,烤红薯依然是我最喜欢的食品之一,每次回国,不管什么季节,我一定会买一次路边摊嘘出来的烤红薯,那是最接近童年味道的,香味儿里有很多飘雪的冬日,也有很长的童年闲散时光,更有不尽的关于奶奶的回忆。

嘘寒问暖的嘘,能抚慰心灵,是因为它有温度。

馏(liu去声)饺子
【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馏,是对食品的第二次加热加工。石家庄人把第一次没有吃完的饺子,放在笼屉里蒸一下,叫做馏饺子。

石家庄地处燕赵晋三个文化圈的交界地带,所以在文化上也受这三个文化圈的交互影响。山西馏米,延绵了千百年,常常出现在山西境内婚丧嫁娶活动的席面上,是经过第二次加热才可以做成的美食。

三晋美食馏米

我不确定馏饺子跟馏米有没有关系。想写馏饺子,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因为馏饺子中,有一种叫“结记”的牵挂。

把思念系成结,牢牢的惦记思念的另一端,那一定是最长情的牵挂,石家庄人把这种刻骨的挂念叫做“结记”。而最“结记”我们的,是姥姥,每年馏饺子,作为一种二次加热的食品,则成为这种惦念在生活中的直接投射。

小时候物质普遍贫乏年代,正月里我家会常常吃馏饺子,那是因为每年去姥姥家,姥姥一定会在推推搡搡中给我们塞上满满一篮子吃食,而其中最多的,就是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作为母亲,她害怕自己的女儿在夫家吃不上饺子,即便吃上了,也不是熟悉的的味道,所以一定要趁着这个为数不多的探亲机会塞一些,再多塞一些……之后我们看不见婆娑泪眼,看不见碎步下的小脚,看不见引她到村口张望的拐杖,只看到饭桌上一顿又一顿的的馏饺子。

馏饺子味道一般,不新鲜,样子也不好看。今天时时能想起它,完全是因为愈发浓厚的“结记”。

熥(teng,阴平)馍片儿

熥,是一种把食品放在火炉上方干烤的烹饪手段。

70年代末80年代初,华北平原农村实在找不出什么特别多好吃的东西来,这里全国最大的小麦产地之一,因此小麦粉是家乡人的主要食材。尽管不能改变碳水化合物的成分,变个花样,换个味道也是好的。除了烙饼,蒸馒头,擀面条,拌疙瘩汤,摊咸食这些常规的做法,蒸馒头片也是我喜欢的吃法之一。

熥馍片

还是那种盆地型的炉灶,上面架两根细一点的火镩,馍片儿轻轻地铺在火镩上,十分钟不到,馍就开始干燥,表面微微泛黄以后,就变得脆生起来。本来喧腾腾的馍片,经过简单的熥制,立刻换了一种口感,即便没有椒盐,不放任何调料,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父母偶尔邀上三五个街邻,嚼着原味儿熥馍片儿闲话家常,倒也惬意无比。

当物质匮乏的时候,人们的烹制方式略加变化,吃食立即变得有滋有味。你看,我们的父辈不懂文艺,也曾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田园诗。


烩菜

烩这种烹饪方法就是把不同的成品菜放在同一个锅里,再次加热烹煮。

据说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记录,发明人是楼护。这个人担任过京兆吏,天水太守等官职,官大官小放一边,关键是他的朋友圈里吃货们段位比较高,比如当时著名的的“五候”都是是他的老铁。这五家时常赠给他一些美食,有一次他心血来潮,“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把这五家的美食烩在一起,竟然十分好吃,后来有时候也加入一些主食,从此烩菜就流传开来了。

【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人家楼护作为高官,烩菜的食材是非常讲究的,而我家烩菜的食材是非常将就的,残羹剩菜有什么用什么,完全出于节约的考虑。讲究和将就虽然拼音用的相同的字母,可是做出来的烩菜味道大有不同。

我家做烩菜频率最高的时候是春节期间。客人来了好酒好菜好招待,客人走了,自己家人吃烩菜。此时烩菜中最常见的材料有,鸡蛋,蘑菇,时蔬,鸡鸭鱼肉等等,而我最喜欢的是烩菜的“菜根潭”——菜汁。暄软的白馍掰出一块来,蘸将下去,菜汁沿着馍馍的孔隙攀援上行,入口即化,五味俱全,瞬间满足味蕾所有的诉求。

烩菜起源于高大上,风行于矮穷挫。烩菜在我人生中烙下的文化记忆是:大大方方善待朋友,自己对于物质不必苛求。这不是面子的问题,这个排序,来源于对亲朋好友的尊重。


人行万里,涛走云飞,乡音尤在耳旁

思接千载,寒来暑往,回味常驻心房



꧁ 既然来了,顺手点赞又何妨?꧂

                                 

相关文章

  • 【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中国烹饪技术博大精深,用于烹饪的词汇更是丰富至极,煎、煮、炆、炸、蒸、炖、焗、炒、烤、焖、溜、扒……如果还愿意继续...

  • 方言土语|开馆记

    方言土语,一个地方文明的活化石。说说家乡话,讲讲风俗情。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文化驿馆——[方言土语]。 介绍本文集之...

  • 知道你们喜欢什么,却还想给你们更多。

    很少以这个身份给你们写点内容,今天跟你们写的这些话,希望你们能看得到租赁杂谈的用心。 经营“租赁杂谈”一年有余了,...

  • 话说;北京方言土语

    方言,土语解释。方言,当地口语词。土语,是它的发音。 例;北京方言土语。 方言例;擦黑儿—傍晚。 愣愣儿—等等...

  • 乐山方言土语趣谈

    转载▼ 方言与土话是两个概念。方言是整体概念,主要是发音特点;土语则是流行语当地的俗语。四川有些土语,无论在成都,...

  • 【青莲堂日话】160202

    【青莲堂日话】160202 每日一话,是为日话 火锅,古已有之,是湿寒地区人们为了驱寒而发明出来的烹饪食用方法,同...

  • 创业杂谈--AR App竞品分析

    前序 创业杂谈--起由 创业杂谈--创业方向 创业杂谈--创业团队 那么这篇我们来看看AR App竞品。 在App...

  • 2018-10-17

    周末杂谈

  • 2017-04-20

    杂谈20170420

  • 《最美古诗词网》转载推荐的古不为诗歌(1)

    期货杂谈(组诗) —— 期货杂谈(组诗) 来源:www.juzizhai.com \ 作者: 古不为 \ 朝代:近...

网友评论

  • 烟行:意犹未尽的感觉。一箪一食皆是情。
    芬兰墨轩:@烟行 谢谢,共勉
    烟行:@芬兰墨轩 很欣赏你的待友之道
    芬兰墨轩:少年时期虽然素质不丰富,一粥一饭火候却是足。
  • 就当活着是旅行:以文会友,很好,有空就过来翻几篇
  • MrManMan:看到滹沱河亲切,在庄里待过近一年,武安拽面、驴肉闷子、卤猪头肉、豆腐脑羊汤……吞口水
  • 默浅儿:最为主要的是这些即使算不上美食的“美食”,寄托了墨轩浓浓的乡愁,读来竟也格外亲切,美好!👍
    芬兰墨轩:@默浅儿 是呀
  • 三儿王屿:美食写得极好👍
    芬兰墨轩:@三儿王屿 谢谢鼓励
  • 蓝庭芥:早,一大早

    原来烤吐司就是熥(teng,阴平)馍片儿
    早饭熥几片去:smile::smile::smile:
    芬兰墨轩:@学习委员沙丽 对,熥馍片儿去。
  • 井底女蛙:我家都在用这些词😀
    芬兰墨轩:@井底女蛙 谢谢😃你好早
  • 落魄书生:美食😋
    芬兰墨轩:@丫头与先生 也许算不得美食,但是满满的都是回忆。

本文标题:【杂谈】方言土语话烹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lu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