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文
前两年热播的《都挺好》一剧中,“原生家庭”一词多次被提及,剧中苏明玉自小不被母亲重视,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虽然她事业顺利,但她心里却永远有一块无法弥补的缺失,她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兄弟父母都关系淡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原生家庭”就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并开始“运用”到自己身上。
但是人们对“原生家庭”的含义并没有准确理解。
最近在一些相亲群里看到父母给孩子发的征婚信息,很多家长都强调自己孩子的出身是“原生家庭”。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就显得更优越,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非原生家庭、都不如自己这“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优秀一样。我理解这些家长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是“原装家庭”,没有离异重组的故事,也不是因为任何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
还有一部分人对“原生家庭”的理解走向了另一端,误以为“原生家庭”这个词本身就是带有某些贬义性的、不好的家庭,张口闭口会说“原生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缺陷,自卑、多疑等,原生家庭的孩子对感情的渴望和需求是很大的,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去改变自己。”很多人总是喜欢对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或者痛苦做一个归因,归来归去实在没什么好归的了,就找出了一个词语叫“原生家庭”。动不动就是“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
其实“原生家庭”不是这么理解的!那么,什么是原生家庭?我觉得很有必要普及一下“原生家庭”的含义了。
每一个结了婚的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组成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 “原生家庭”就是相对于“新生家庭”而言的。“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脱离了父母组成的自己的新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和各自其他兄弟姐妹。
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当我们有了新生家庭后,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
“原生家庭”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一开始并不是面向大众、而是面向专业人士的。萨提亚在其名著《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认为心理治疗师在理解个体的成长时,需要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完整的动力系统来对待。真正的心理学最终要完成的任务,都是为了使人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而绝不是让人回到过去的困境里不能自拔。成长中的心灵会面对很多挫折,会有倒退,这种挫折和倒退里,也包括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原生家庭的不幸。如果并不理解心理学上提出的“原生家庭”真实含义,就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无论是简单认同,还是简单反对,都是不确切的。
网上有人讲“原生家庭就是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生活的家庭,而非原生家庭则是原生家庭破裂后的重组家庭。”我觉得这种说法欠妥。
大多数人对“原生家庭”的理解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但我认为还应包括父母重组的、自己未婚前一直生活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体现在这个人生命的所有方面,最重大的影响在于对家庭和婚姻的认识,以及对幸福的定义和感知能力。
“原生家庭”本身是中性词,我觉得在涉及到原生家庭对人的负面影响时,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他的这种怪性格是他那“糟糕的”或者“不幸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原生家庭”前面应该有个修饰词。
原生家庭中父母如果很相爱的话,那么孩子对这个未来的生活也是很有爱的,他的身心会更阳光;但是如果父母关系并不是很好的话,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带一些原生家庭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现在,你大概理解了“原生家庭”的含义了吧?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原生家庭,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