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6月20日,周六,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77天。
关于2020年5月23日15岁高中女孩杀死自己亲妈的惨痛事件,笔者已经写了文章①,追溯了事件的起源,现在试图对此事件从经济学的角度作出解释。
最近给大学生上政治经济学课程,首要目标当然是讲解何谓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以及商品交换的原则和规律等。
经济学给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东西可能很有用,但是如果没有人附加了劳动在上面,它就不会成为一个商品。就比如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那些自然存在物,比如空气,水,土地,河流,山川,日,月,星星太空等,它们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必需物,极端的有用,有使用价值,却不会成为商品。
当然,就算一个东西它很有用,也有人付出了劳动在上面,但是如果不是用来交换的,而是供自己使用、或者无偿赠送给他人,那它也依然不是商品。
商品的交换是按照一个原则来进行的:等价。你不能以你一辆自行车来换我一辆小汽车。因为他们的价格是不相等的。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你就必须付出差不多同样价值的东西。而你付出了多少价值的东西,你也必能收回差不多同样价值的东西。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价值规律。
以此为标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形态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经济,一种就是商品经济。两者区分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是否以交换为目的来进行生产。跟商品经济相反,自然经济一般是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比如一个家庭里,“你耕田来我织布”这种模式,一个家庭既从事农业生产,也从事手工业生产。所以需要交换的东西就很少了,一切都要以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要为中心和出发点。
所以,人类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的成千上万年都是自然经济为主。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发达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大约起始于14和15世纪,至今不过600余年的时间。而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几百万年了。就算是农业,也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11,000年了。故而可以说,人类社会99·9%以上的时间里,几乎都是自然经济的形态。
然而,短短600年的这种经济形态,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暴风骤雨般的速度,从欧洲出发,迅速扩展到了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澳洲……也就是说迅速占领了全世界。使得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几乎都卷入了资本市场,都卷入了发达商品经济的滚滚洪流。
不仅于此。除了在经济领域迅速成为最主流的经济形态,它还以雷霆万钧之势延伸到了人类的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甚至情感、精神、道德、家庭和几乎所有人际关系等一切领域。尤其是家庭和社会得以依存的精神和情感领域。此前,是简单的情感为根基的,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爪延伸,一切似乎都以金钱来度量了。
这里,作为一名农村走出来的学者,笔者体会鲜明。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的农村,亲情浓厚。人们相互之间的付出,并不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记得那时我们家孩子众多,又以女孩居多,父亲是他们那一辈里的老小。他的兄长们的孩子都大了,而且以男孩居多。每次农忙季节,伯伯们和他们的孩子们忙完了自己家的事情,便可能会到我们家来帮忙。并不需要支付工资,就是吃饭的时候一起吃顿饭就可以。我记得那时候我那勤劳善良的六伯经常默不作声的就来了。走的时候,我内敛的父母甚至都不会说一声谢谢,就是一起吃一顿简单的饭,万千情谊,一切尽在不言中。
还记得1987年,我们家修新房子。记得父亲说过,父亲手里几乎是没有余钱就开始修房的。那我父亲是怎么修好房子的呢?首先肯定是借钱,向他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们借。其次,是帮工,拆旧房子——修新房子的时候,父亲众多的兄弟们和侄子都会来帮忙。也是不需要工资的。当然,在他的兄弟们修房子的时候,父亲也会无怨无悔的去帮忙。
还比如,谁家如果过年杀了猪,就会请邻居和亲戚们来吃饭,或者,给对方也送几斤猪肉。你来我往,情意浓浓。
谁家如果有红白喜事,全村几乎所有人都上,洗碗的洗碗,扫地的扫地,摆桌子的摆桌子,大家都是帮忙,分工合作。
谁家如果生了孩子,大家都是从家里的米缸里舀几斤米,拿一些自家的鸡生的鸡蛋,前往祝贺。过年过节,给对方家里送的,都是具体的东西。
这是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里,在人类的情感领域,家庭这个领域的常态。
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席卷和越发的深入,一切都在慢慢的改变。现在修房子、干农活再也没有亲戚帮忙这一说法了。家里有红白喜事,也很少再需要其他人帮忙做洗碗、做饭、搬桌子等之类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家生了孩子,大家不再拿具体的实物,而是直接封红包了事。过年过节当然更不用说,几乎都是红包,再也不需要花费心思去买礼物、凑礼物了。
当一切都用钱来表示的时候,似乎就很清楚明白。你生日我封了多少钱红包,下次我生日你再回给多少钱。我付出多少,你就回报多少。
一切都已经市场化了。
当情感的领域市场化以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一切照旧。甚至,这几乎是社会的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实际,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它的不好的一面在哪儿呢?
还是以我的家族为例。我父亲两岁时,我的祖父不幸去世,12岁时祖母又去世了。作为孤儿,他何以能成家立业?这是因为,在父亲成年的时候,他的哥哥嫂子们给他操心婚姻大事,给他建了房子。
再说我的八姑姑,她不幸于37岁成了寡妇。一个年轻的寡妇,带着5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多么艰难。幸亏,我的父亲和众伯伯们,给了我姑姑一家很多的帮助。平时大事小事,经常去帮这帮那。八姑姑家修房子,就是父亲和伯伯以及家里的堂哥们,几十个人一起去帮忙给弄的。换做现代社会,如果一切以钱来衡量,要付工资的话,则我八姑姑的孩子们的生存可能都成问题了,更别说发展了。
所以那时,就算大家都很穷,但实际上精神都比较愉快,人际链接的深度很深,很少有什么抑郁症焦虑症的。按照幸福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幸福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人际链接的深度。
而今,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但是大家越来越觉得自己孤单,觉得自己不幸福。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疾病呈井喷式爆发。这不能不说,市场经济带来的一切都市场化是其中的祸害之一。也因为,一切都以钱来衡量之后,人们的生活成本实际上是大大的增加了的,原来并不需要钱的领域,现在全部都需要钱,所以穷人就会感觉越来越穷,富人就会越来越富。贫富分化的加剧,将使得人们的焦虑和抑郁进一步加剧,精神疾病增多。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市场经济思维模式扩展到人们的爱情婚姻关系领域之后,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但,更可怕的是,市场经济模式入侵到亲子之间,它所造成的危害比婚姻爱情和成年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领域更可怕。
因为,婚姻爱情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这是两个或者多个平等的成熟的人之间的感情,你来我往,虽然会造成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但,我们往往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阅读,音乐,旅游,运动等各种方式派遣孤独和寂寞,甚至让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升华成人生前进的动力,从而避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困扰。
但是,当市场经济思维模式侵入到亲子领域的时候,亲子领域这种关系是纵向关系,而不是横向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两个不对等的人之间的关系。一方是已经成年的,有成熟的思维和判断力的,一方是年幼的要完全依靠养育者才能生存的孩子。手里掌握着孩子的生杀与夺大权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他们是孩子得以活下来的力量支撑和物质来源以及情感的支撑者。没有他们,孩子只有死路一条。缺少了物质资料,孩子不能长大。而如果缺少了爱和情感,孩子照样是不能长大的。
所以,如果父母或者其他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养育者,在全社会无所不及的市场经济模式下,要求物质和精神上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那么,年幼的孩子,则几乎不能正常成长,长不成参天大树,反而会成为歪瓜裂枣。甚至,肉体的生命或者精神的生命,早早夭折。
读者朋友们可能会觉得我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但,作为一个资深心理咨询师,我接触了无数的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他们大部分人来找我是因为恶劣的亲子关系,孩子跟他们形同陌路,甚至,孩子恨不能杀死父母。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孩子得了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而其实这两种是有类似的:表现为叛逆的孩子,是把他们的痛苦和愤怒外向化;而表现为抑郁、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的,是把他们的愤怒和痛苦内向化。不管是向内攻击自己,还是向外攻击父母和其他养育者,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有无法排遣的痛苦,愤怒,委屈(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遗传,比如外界环境其他的人,但孩子最亲密的养育者,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鉴于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我对自己的咨询案例不宜做过多的分析。我今天依然以那个15岁的小女孩杀死她的单亲妈妈的惨痛事件作为分析点。
为什么会说这个孩子的律师妈妈是怀着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原则在跟孩子打交道呢?
我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是,孩子的妈妈的确对于孩子付出的非常非常多,一年在孩子身上花费20万,这个金钱上的付出是超出了中国绝大部分家庭的,是这个单亲妈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
不仅在物质上付出,这个妈妈在精神上的付出肯定也是非常多的。因为,就像前文说的,人类是一种情感动物,光有吃穿住用行等物质资料,人是活不下去的。曾经有一个德国皇帝想做实验了解孩子最先学会的究竟是拉丁语还是其他语言。于是,他把几十个孩子放在一块抚养。每天让护士们给这些孩子应有的照顾。但是不让这些护士跟这些孩子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结果呢?这些孩子什么语言都没有学会。因为,他们全都早早的死掉了,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活过一岁。
案例中的这个律师妈妈对于自己付出了无数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孩子,要求是非常高的。网上的资料说,当孩子和她一起跟同事吃饭的时候,她要求孩子必须站起来敬酒,必须跟大人打招呼,跟同事说我在她身上付出这么多,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否则便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心血。也要求孩子在考试中的成绩必须是班上前三名,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可能会是严厉的批评,甚至有可能有体罚。按照逻辑推理,如果不是妈妈对成绩如此看重,惩罚极端严厉,孩子不会因为一次平时考试没考好,就那么害怕妈妈责备以至于想着只能铤而走险,把妈妈杀死。
我们为什么希望孩子成绩一定要那么好,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因为这样会给我们争面子,满足我们人前人后的虚荣心,甚至在孩子长大工作以后,可以给我们一定的经济回报。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求一个有独立的人格的人(尽管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形体上更小一点,但其实人格和精神上跟我们大人是平等的)一定要听我们的话呢?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模式在这里作怪:我在你身上付出了物质和精神力量,你就必须以你的听话,对我说一不二来做出回报。倘若你不听我的话,这便是大逆不道,便是不知感恩。很多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这个孩子真是白养了,这么不听话。
我在你身上付出金钱,付出精神,你就必须交出你的自由意志,一切以听我的话,按照我的安排轨迹,按照我的思维模式去生活,以此作为交换标准。这,就是经济上的思维模式在亲子领域的应用。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当我们以孩子必须听话作为我们对孩子付出的标准之后,孩子可能就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他不能做他自己,而只能做我们父母喜欢的那种人。他没有自己的意志,没有对事情的独立的看法,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独立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这样的人,会活成父母的傀儡和应声虫。一个不能独立的让自己的意志自由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他的精神生命,早已经枯竭了。
当然,在孩子青春期以前,孩子可能不能反抗,因为反抗意味着死亡。但是,每个生命的本性就是要做自己。所以,到了青春期,大部分孩子可能会反抗,跟父母势不两立。其实,他所求的很简单——无非是做自己。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无力对抗父母,只能转而攻击自己。于是让自己得了各种各样的精神方面的疾病。
这是关于这个15岁的孩子为什么杀死妈妈的经济学角度的分析。由于学识所限,理解不一定那么全面和正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后续将会站在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来解读孩子为什么杀死亲妈事件,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