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随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小国弱小,势必遭到大国的欺负。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侵犯随国,此时的楚国已经占据了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向北方攻城掠地。
楚武王先去攻打申国,但他失败了,回师途中,他顺手灭了权国,将其设为县,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
接着,楚武王又盯上了随国,但这次,他没有强行进攻,而是让部队驻扎在了瑕这个地方,派大夫薳章去谈判。
远征之下,军马疲敝,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获得随国的忠诚,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的。
为了麻痹对方,楚武王采纳了部下斗伯比的建议,故意懈怠军容来接待随国的使者少师。
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季梁阻止了听了汇报的随君想要趁机追击楚军的举动,他不但指出这是楚军的计诱,更向信奉神明的随君阐述了“民为神主,先民后神”的民本思想,劝其内修政事,外联诸侯。
于是,楚国不敢轻举妄动。
首先,我们还是先捋顺人物关系及文章的脉络。
我们先聊下随国,随国是西周初在湖北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等地区,又名曾国。
随国有很优越的地理位置,连通南北,虎视江汉平原。
随国的国君始祖为周朝大将南宫适,他在《封神演义》中也有出现,与散宜生齐名,是西歧元老,官拜大将军。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随国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国,并且曾是楚国北进的主要阻碍。
我们再聊楚国,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对于楚国来说,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周王室的核心区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臣服于周王室。因此,为了控制和限制楚国,周天子分封了随国等姬姓诸侯国。
在此基础上,随国自从西周早期登上历史舞台始,便同楚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换而言之,楚国和随国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楚国和周王室之间的关系。
在周王室强大时,随国可以遏制住楚国。不过,一荣则荣,一损则损,楚国强大时,随国的压力自然也就大了。
那么,楚国为什么要攻打随国呢?
一是,随国世代沿袭“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内政外交方略,代表中原文明屡抗楚锋,成为抵御楚国东进北伐、问鼎中原的前沿堡垒。
楚国要问鼎中原,必须击败随国。
二是,随国物产资源丰富,占据有丰富铜矿资源的铜绿山,而青铜文明是帝国崛起的必要保障。
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楚随战争,最终随国灭亡,一个席卷江汉的强楚之国,已难以阻挡其崛起。
我们再来聊一下楚武王,芈姓,熊氏,名通,楚国国君,春秋三小霸之一。
楚武王可谓是一个狠人,他本是楚厉王的弟弟,虽说其文韬武略,但也轮不到他做国君。
但有雄才大略的楚武王不甘于人臣,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熊通便杀死了自己的侄子,篡位为王。
不过,客观来说,他的篡位于楚国而言并非是坏事。
熊通继位后,采取了铁腕政策,勇敢地采取行动,为楚国带来了清朗而安宁的汉江平原,并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使楚国变得强盛起来。
作为春秋小霸之一的楚武王,在位51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斗伯比,芈姓,斗氏,名伯比,亦名熊伯比,春秋时期著名楚国令尹,亦是历史考证楚国第一位令尹,斗氏鼻祖。
最后,我们聊季梁,季梁,又称季氏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是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季梁出身名门贵族、少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出任随国大夫,辅佐随侯治理国政,政绩显著。
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季梁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
他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周天子虽“三次征伐”被他称为“荆蛮”的楚国皆“结盟而还”。
只可惜,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始纳后弃,致使四面树敌。
公元前690年,随国在与强楚青林山一役中丧国辱邦。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终。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 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