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遇见更美的自己

作者: 爱行走的90后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1:02 被阅读20次
摄于五维教练领导力

文|爱行走的90后大叔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文章,用文字去记录与五维的相遇。与所有初学写作者一样,一如既往地担心辛辛苦苦写出的文字因无人看而埋没在这万千文章中,成为无人知晓的数据。

再提笔时却是受到“一紫”姑娘文笔的启发。是啊!我何不换一种风格试一试,把原本很枯燥乏味的文字、原本很无聊的干货文结合人物来写成那种唯美之下透露着淡淡清香文体呢?

小A是三年前我在某次培训课认识的学员,初遇他时他并不是很爱说话,甚至啊,都有一些缅甸呢!

瞧,他一见人打招呼就脸红的样子可真让你想象不出来他是一个极度叛逆,在外面打架斗殴的小孩呢!在他母亲的要求下把他送进了我们的培训课,那一刻从他母亲的眼神里我能感受到她的那般无奈、失望和无助。因为啊,其实他也不算小啦,过完今年就二十一了!

些许是他母亲的着急让他并不快乐吧!那时候我在想

显然他进入课时后并不安分,开课的第一天就跳了起来,嚷嚷着要下车(专业术语,意思是离开),甚至冲破了所有的防线。

而我们的课程呀,主题就是一个“破”字,不破不立。在原有的行为、思维、信念…上让你破框而出化解成蝶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在教练学里,我喜欢把教练对象定义为两种人:有教练空间和没有教练空间。显然他属于后者

看着他挣扎的样子我也跟着着急了起来,着急他会离开,着急他离开这个安全的环境会在外面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也替他母亲着急,因为把他送进来是对我们有期待的。当然也许他的离开并不会对我们有很大损失,因为他母亲上过我们的课也知道他是否能改变跟当事人、课程导师助教、EMO(他妈妈)三方都有关系。

但这毕竟是一个生命,课堂上我也是能感受到他真的很善良也很懂事,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至于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想很一部分跟他母亲、跟他家庭有关系。

当时的我却只能无奈,因为那会并不具备支持人的能力,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可以去支持到他。

有人说“有的人死了,他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有的人虽然活着,却早已死去”,比起这个我想大概是,清醒的活着却只能无能为力的看着自己被一捧又一捧的泥土覆盖着更加痛苦吧!

正在他快要破门而出的时候我们的导师站了起来,具体当时说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大致是在跟他对话,而这对话的方式跟我们助教刚开始出场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比起我们的回应导师选择了聆听,听他诉说着自己,听他的情绪释放,并且也开始跟着理解他来了(专业流程:导泻)最后他也发现了自己的这种情绪总是伤害了身边的很多人,并且当场做出了一份承诺,承诺自己坚持完这几天的课程,不下车。

很多时候,你的下属或朋友是否也经常找你抱怨宣泄呢?你又是怎么支持他的呢?同样的事情这次找你宣泄完后下次是不是又来了?

步骤:情绪→导泻→回看自己、总结→行动计划(下一步解决的方案)

其实啊,当他做出这份承诺的时候于他而言也是一份选择,选择下车,那将是另一种人生,当然也会损失学费、这几天的时间;走下去,亦是一种选择,改变、突破、接受更大的挑战。

只是啊,不管我们选择哪一个,总会有一个对应的结果发生,而面对这份选择我们有没有做好承担结果的准备?

摄于五维教练领导力

有个著名理论叫做“舒适圈理论”,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是当我们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的时候,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但假使我们不刻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圈,让自己有机会克服不同的挫折与挑战,自己的发展及进步就会很慢,也无法发挥潜力。 “离开舒适圈,习惯了不舒适就会重新舒适,舒适圈也就更大”。

显然我们的课程并不是让你很舒服的课程,接下来的课程环节中越来越有挑战力,越来越让小A感到不舒服,特别是真实的小A展现在我们面前。

有一轮环节我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个环节其实就是一个关于锻炼我们“”的能力——聆听!

当小A向我们诉说着他的故事的时候,那是一个在他心里埋藏了很多年的秘密,对他来说这也是影响着他很多年的童年阴影。那时候他10岁不到,有一次小姨牵着他去街上买衣服,从他家到街上需要经过一段山路,不凑巧的是

【未完,待续…明晚9:00前更新】

他恨、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软弱,恨自己当时选择了逃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察,遇见更美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b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