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暖心文选
陪你读诗之《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陪你读诗之《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作者: 暖心诗词赏析 | 来源:发表于2020-01-05 09:24 被阅读0次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陪你读诗之《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相关文章

  • 陪你读诗之《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

  • 2018-09-19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解意

    离别的多久了?已然过了七个中秋。 去年的今天啊!我望着明月,还百感千愁。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我们还能泛舟汴河,同去...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并译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作者:宋.苏辙 译析:石宏博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 观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有感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 七夕相关诗词

    1.欢尽夜,别经年。 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 【云山随诵之36】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 随笔:今夜,月光明媚不冷清

    今夜,月光明媚不冷清 文/赵星宇 苏夫子在《水调歌头.徐州中秋》中写道: 坐中客,翠羽帔(pèi),紫绮(q...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一章:西北望,射天狼 读诗目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你读诗之《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eq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