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系列简书会员优秀文集读书
国学系列:丁忧(守孝)制度

国学系列:丁忧(守孝)制度

作者: pixiu小品文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0:09 被阅读0次

      —PIXIU小品文

        按儒家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多么大的官,都要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辞官回到祖籍,守孝27个月,这叫丁忧。

        “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就是指遭逢居丧,也叫“丁艰、守孝”。丁忧的诞生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汉代由习俗变成国家的法律,父母去世后,若匿而不报,一经查出,将受到惩处。清末丁忧制度终结。

      (一)丁外忧和丁内忧

        为父守孝,叫“丁父忧、父忧、丁外忧、丁外艰”;为母守孝,称为“丁母忧、母忧、丁内忧、丁内艰”。

        为什么要这么叫?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中,男主外,女主内,妻子常被称为“内人、贱内”。所以“丁内忧”就是指母亲去世,辞官回家守孝。丁忧一般由儿子来完成,女儿、女婿以及孙辈和重孙辈可以不必丁忧。

        (二)丁忧的三种情况

        官员丁忧之后,大致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老老实实守丧3年。这意味着原来积累的一些资源可能会丧失,有一些机会也会错过。

        比如欧阳修在河南商丘做官的时候,得罪了权贵。朝廷对他进行审察,结果审出一个大清官来,当地百姓把欧阳修称为“照天蜡烛”。眼看皇帝就要升欧阳修的官了,欧母去世,欧阳修只得回家守孝,他这次升官的机会也就没了。类似案例在历史上是大量存在的。

        第二种是“匿丧”,就是隐瞒丧事不报,继续当官。由于古代通讯并不发达,朝廷也不好一一核实。因此,隐瞒父母死讯,匿丧不举的事件屡屡发生。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规避第一种选择的损失,坏处是一旦被揭发,就意味着这位官员是“不忠不孝”之人,会受到严惩,彻底无法翻身。

        比如五代时期,滑州有一名叫孟升的官员,隐瞒母亲去世的消息,最后事发,被赐自尽,后来又被改判为死刑。

        唐朝的法律较为健全,《唐律疏议》记载:“诸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也就是说,隐瞒父母的丧事,不举哀的人,要被流放到两千里以外的地方。三年丁忧时间没到,提前结束的,要判处三年徒刑。

        宋代,刑罚由轻到重分了五等:笞(用鞭子、竹板抽打)、杖(用棍棒打)、徒(服劳役)、流(流放)、死(死刑)。对匿丧的处罚,一般总在徒刑以上,处罚很重。

        到了明代,早期的处罚是杖刑和罢职为民,后来觉得太轻,改为充军,而“充军邻于死罪”,充军已经接近死罪。

        第三种选择就是“夺情”。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能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不希望这位官员离开岗位,会下诏要求他继续工作,被强诏的,就叫“夺情”,又称“夺哀、夺服、夺丧”。意思是因为要对朝廷效忠,不得不剥夺对父母的孝。守孝未满,应朝廷之诏出来应职的,叫起复。

        丁忧与夺情的区别:丁忧,相当于强制辞职下岗3年。与之相反,夺情相当于强制带事上班。夺情,一般指朝廷遇到特殊情况急需用人,而此人又很重要,别人无法替代,就让他留在岗位上,或素服办公。

        夺情也是有流程规定的:本人闻丧后,应立即上奏朝廷告假,回家居丧100天,行完“卒哭”礼之后,朝廷下令,才可夺情起复。

        比如汉文帝的重臣晁错,父亲去世,晁错居丧10天后就被起复,这是较早的夺情记录。唐朝名相房玄龄、宋朝名臣寇准、明朝改革家张居正,都曾是被“夺情”的大臣。

        什么叫卒哭礼?自父母死日起,不分昼夜,在24小时内,只要哀可以随时去哭,去行卒哭之祭。后来改为朝夕哭,即每天早晚必哭一次就可以了。清代,以100天为卒哭期,如今民间则以终七为卒哭之日。

        (三)夺情之祸

        历史上“夺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张居正。万历5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父子二人有19年未相见,而张居正又刚掌权不久,担任内阁首辅,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他当然不愿意离开权力中心,辞职回家。恰逢小皇帝神宗也对他崇拜得不得了,怎么办?两边一拍即合,夺情!皇帝以效忠的名义,夺了你的亲情,你不得不从。被夺情的人,其实是心甘情愿,乐不得呢。

        很快,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无数官员上书弹劾张居正不忠不孝。小皇帝一生气,当众痛打了反对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了残疾。

        这场夺情事件,最终酿成了一场政治危机,闻名于史。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让他变得愈发自我膨胀,开始了从贤相到权臣的转变;对于万历皇帝,长大后觉得张老师拿夺情做文章,骗了他,于是将死去的张居正抄家夺爵、子孙流放;而对于大明朝来说,导致初见成效的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故史家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

      (四)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

        丁忧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因为孩子出生3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就要对等着去还恩,这就是至少要在坟前守孝3年的理论依据,这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

        通过守丧彰显自己是大孝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袁绍:他20岁时出任濮阳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他又想起父亲去世时自己年纪还小,3年之丧还欠着,要赶紧补。这6年时间,对他积累声望,极为重要。

      (五)丁忧期间的规定

        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睡草席,枕砖头块,吃、住、睡在父母坟前。夫妻要分开,不能同房,不能生子,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不远游,不得行婚嫁之事,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比如《红楼梦》里,皇太妃懵了,全国举丧。贾家除了入朝祭拜外,取消了大观园里的一切娱乐活动,解散了戏班子,把芳官、蕊官等“十二官”戏子或留或散,分流了出去。

      (六)丁忧期间,忘哀作乐

      《新唐书·皇甫镈传》记载:皇甫镈为监察御史,居丧游处不度,下除(降职为)詹事府司直。《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工部侍郎毋守素,在父丧期中纳妾,被免官。

        这两个例子,分别是在丁忧期间远游和纳妾,忘哀作乐,最后都因“大逆不孝”而受处,政治前途从此断送。

      (七)未满释服求仕

        丁忧的时间是27个月,前25个月被称为正丧,期间是不可以过问仕途的。后面2个月,官员们可正式向吏部打报告,说自己的丁忧期即将结束,让吏部提前安排岗位。这样等丁忧一结束,就可以上任了。

        但是,总有一些贪婪之徒,比如守孝还没过25个月,发现朝廷出现了一个好的职位,就迫不及待的托关系,谋求上任。这就是“未满释服求仕”。

        (八)居丧嫁娶生子

        例如《大清律》规定:“凡居父母及夫丧而身嫁娶者,杖一百。”这里说的不允许嫁娶,是指守丧者本人不能娶妻,不得纳妾,还包括他的儿女也不允许有婚嫁的情况,把女儿送给别人做妾也不可以,所以有许多婚事因丁忧而被迫推迟。

        居丧期间,不能生子。若在丁忧之前,已经怀孕,是可以生的。《后汉书·陈蕃传》中说,有一个叫赵宣的人,在丁忧期间生了5个儿子,但他对外隐瞒了此事,最后被人揭发,身败名裂。

        (九)居丧分家、应试

        如果家中有兄弟多人,在父母去世,丁忧期间,是不允许分家的。考生也不允许参加童子试、乡试等各级科举考试。

        比如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清光绪十九年,已经升任内阁中书,突然接到母亲病故的消息,于是他勿勿离职,返回故里,准备为母亲守孝3年。丁忧期间,周福清贿赂了科举考官而被罢官,家道中落,鲁迅的人生也从此改变。所以鲁迅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到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相关文章

  •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咸丰帝下诏曾国藩办团练

    咸丰二年,在江西担任主考官的曾国藩听闻母亲去世,回家丁忧守孝。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自永安突围,夺桂林,下全州,攻长沙...

  • K8-10/15《万历十五年》第一章 万历皇帝

    小万历帝慢慢的长大了,又经历了一次因张居正的父亲过世,需要“丁忧”(即辞官回原籍守孝三年)朝廷文武百官集体“弹劾”...

  • 左宗棠的举人考试,运气与实力加持的波折经历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时年二十一岁,为父母守孝的丁忧期已满,决心参加当年举行的乡试。 乡试是比童试更高一级别的考试,属...

  • K8-11/15《万历十五年》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一章里有提到张居正不愿意因为父亲的的过世而“丁忧”三年回家为父亲守孝,暂离权势…… 在此之后群官又群谏弹劾张居正...

  • 丁忧

    【名词解释】:丁忧,《尔雅·释诂》“丁,当也”;《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

  • 去韩国留学是怎样一种体验?(下)

    上篇回顾: 韩国留学系列第一弹:韩国留学体验之学业篇 上文主要为各位亲故们介绍了韩国学校具有特色的制度和在韩国学校...

  • 守孝

    农历的六月十八,是那年最热的日子,也是我们村最有人气的日子。福来父亲去世了,来吊唁的人特别多。有好多人福来根本就不...

  • 守孝

    曾经写过一篇日记,我恨你2012。现在看,对2012的怀念多过于恨。果然时间的良药可以冲淡一切,我以为我不会忘了爸...

  • 守孝

    恍惚中,我看见父亲坐在那里,五十多岁的老样子,眼睛闭着。我跑过去,半跪着在他膝前,拿起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握起,...

  • 守孝

    我想做包子吃,老公说:“不可,还在三年的守孝期。”婆婆想起之前的事,仍是心有余悸的样子。说是帮别人包包子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系列:丁忧(守孝)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jo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