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郑渊洁老师的大名,但说实话,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关注过郑渊洁老师,也没有看过他写的书,也从未想要要买他的书给我的孩子看,但是因为这本《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让我被他圈粉了,甚至有冲动,想要把他所有的书都买回来,看看这位儿童故事作家是如何保持童真和想象力,给孩子们创造出这些童话故事,想看看是什么魔力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作,是什么让这位作者有如此的耐心和细腻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为什么他可以做到、可是大多数的父母都无法做到?
先来看看郑渊洁老师的简介,百度百科上介绍,郑渊洁老师是一位现代作家,还是一位演讲家和慈善家,他从小在北京长大,在上小学的时候,遇到了文革,因为一篇作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而被学校开除,从此开始了他的自学生涯。有了自己的自学经历,在他有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开始在家自己教孩子,并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童话故事的人物,深受小朋友甚至是大人的喜欢。
这本《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中,郑渊洁老师分享了他的自学经历,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本书不像其他的育儿书那样,告诉父母应该怎么做,孩子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也没有什么对他人的建议。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非常关心孩子的父亲,如何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郑渊洁老师的家庭教育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孩子像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重视。而这些正是当代父母需要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有一句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一旦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从郑渊洁老师的《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以身作则、尊重和爱。
1,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每次下班回家,我儿子都会缠着我们,央求拿手机看动画片,可是担心玩手机对孩子的眼睛不好,我们全家都会拒绝,只有在他撒泼打滚,实在是执拗不过的时候,才会勉强给他玩,在他玩手机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不断地干涉他:“眼睛离手机远一点”“只能看半个小时”“把 腰挺直了看”。有一天,当我看见儿子和老公都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玩手机的样子和我们大人一模一样,根本就是模仿过来的,如果下班回家,我们都不拿手机,儿子也不会嚷嚷着要玩手机。
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的第一章中,说到要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就是要以身作则,父母什么样,如何做,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郑渊洁老师对父母都非常孝顺,他自己的孩子也非常孝顺;郑渊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起写文章,并完成这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他的孩子也如他一样,能够高效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我们总是有要求孩子少看手机,少玩游戏,早睡早起,好好学习认真听课,可是一转身,自己去抱着手机刷屏玩游戏,熬夜看剧,不思进取还抱怨工作不顺心。双重标准的父母,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呢?
2,孩子更需要尊重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中,有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意就是,和孩子说话的时候,郑渊洁老师都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般高,和他平视,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交谈。每次看电视,看到打篮球,游泳什么的,我儿子总会自豪的对我说,我的爸爸也会打球,我的爸爸也游泳,仿佛在他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万能的人,什么都会,什么都做的最好。虽然事实上,孩子他爸并不会游泳。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父母可能是他们的全世界,是他们看到的最厉害的人,于是他们会以为我们为骄傲。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在他和我们对话的时候,让他感觉到,我们非常重视和尊重他说的话。而不是指责他打断了我们的工作,打断了和别人的通话。
3,你是否真的爱孩子?
“我还不都是为你好”,是不是对这句话特别熟悉,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都没少说过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乖乖听话,见到长辈要叫人,打招呼。上课要听老师的话,考个好成绩。成为一个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孩子。可是,这样的爱让我们觉得沉重,想做的事情不敢大胆去闯荡,总怕让父母担心。
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郑渊洁老师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没有限制孩子什么,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对孩子的爱。
担心孩子做违法的事情,他编写了儿童安全教育系列的书籍,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告诉孩子要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孩子每天听到不同的童话故事,他每天自己编写儿童故事并讲给孩子挺。
爱不是管教和束缚,而是倾听孩子的内心,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关心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虽然郑渊洁老师教育出了不一般的儿女,但是我们不能把别人的方法照搬过来,而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来教育。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成长就像是在这张白纸上画画,作者便是孩子自己和父母。孩子的未来会画成什么样,就看孩子和父母的合作如何。
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郑渊洁家庭教育课》这本书中分享的教育方式,除了父母以身作则、互相尊重和正确的爱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是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教育和父母本身的样子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你准备责备孩子之前,请先想想是否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当你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请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能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