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作者: SamanthaW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18:18 被阅读48次

            探索了世界,找到了价值和意义,为什么依然平庸?

            ——仅仅找到是没用的。靠近这个世界,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如果学习盲目、杂乱、学而不思,你将一生平庸。


            学习《有效学习》正文的第二天。在学习之初,发掘所做事物的价值感是最重要的。找到了之后呢?你还需要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一、没有“正确的目标”,学习只是消遣时光

            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习是从小就做的事。那时我们常主动或被动地为自己设立目标。比如:数学要考一百分,期末考试要考前五名。多数人认为,设定目标更能让我们实现它。但这样的目标,设立的人很多,达到的却很少。为什么?回想一下,“数学要考一百分”和“今天要弄懂三角函数”哪一个对学习三角函数更有帮助?

            数百个研究结论证实: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只有模糊愿望的人学习效果好得多。而设立过于模糊和遥远的学习目标,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人们如果设定一些清晰且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就更容易达到目标。

            设定阶段性目标时,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或新技能,分解为大脑能够消化吸收的片段。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分散的信息片段上。学习新知识时,这些知识通常存储在我们的“短期记忆”里,把新知识分解成信息片段有助于将“短时记忆”巩固为“长期记忆”。这不但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能有效消除面对新知识的焦虑。“在学习中排除任何可能造成干扰的因素,能让你学到更多。”

    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学习来说,我们对新事物的理解通常建立在已知事物的角度上。更确切地说,我们的大脑会把“长期记忆空间”的旧知识与“短期记忆空间”的新知识“绑定”起来,利用旧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的含义,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长期记忆空间,形成知识网络,以更深的理解方式存在。如果我们建立了一张知识网络,那么在网络上添加新的知识就更容易了。

            内容为王,这句话放在学习上也非常贴切。

            在学习这件事上,多数人认为掌握了一项技能之后就没事了。但无论学习还是专业技能都是“动态”的——学习活动不存在舒适区。为了学习一项专业技能,需要人们超出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边界学习。既不能远超过当前的认知水平,使我们因为知识量过大而茫然无措;也不能过于简单,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它必须恰到好处地在刚刚超出我们知识和技能范围的边缘位置。

    “温故知新”概念图

             如果我们已有知识是图中的“黑格”,那学习新知识的顺序,应当是恰好在黑格边缘的「1」,然后是「2」,和「3」。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链接旧知识,扩大知识网络,逐渐掌握整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打游戏一样,每一级设计都比前一级难度大一点点。正是这种不断提升游戏技巧的诱惑,让人们沉迷于游戏中反复磨练自己的技能。记住,新知识一定要和旧知识产生连接,才能够被存储在长期记忆里,为我们所用

            对于刚投入某项学习活动的人来说,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将专业知识和基本逻辑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一门专业知识之前,先把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写出来。比如想深入了解“总统选举团”的事情,就可以写下“帮助候选人成功当选总统的正式程序”。写下来的方法可以帮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关联上,而不是集中在孤立的事实上。写下来,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做好准备,以便在下一步专业学习里建立更多的链接,对专业知识进行更系统化的思考,形成系统化的理解。自测,也可以帮我们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学习的人通常都会在头脑里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事情是如何与其他概念相联系的?”那些问“为什么”和“如何做”的人明显比那些不问问题的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随着新知识不断加入旧知识体系,时间一长,我们的长期记忆逐渐发挥作用,从而使我们日益精通这个专业领域。建立专业领域的知识网络之后,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大脑是如何理解事物的。这就涉及到元认知。

    三、越早提出“元认知”,越能掌握新技能

            元认知是随时发生的。当你决定放弃家具说明书,直接上手拼装家具的时候、当你问自己“我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想”的时候,元认知就已经发生了。

            元认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规划部分”。即我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吗?第二部分是“监控部分”,即我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学习这个概念吗?我取得进步了吗?我为什么要做正在做的这件事呢? 从一定程度上说,元认知就是就是内省、设问。

            研究表明,我们越早提出元认知方面的问题,就能越快地掌握新技能。对学习活动来讲,元认知通常比天生的聪明重要得多。“有能力管理思维过程的学生,成绩远远超过那些智商超高的学生。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而智商方面的影响只占25%。”古人常说:“勤能补拙。”带着元认知学习的成绩,比带着天生的智力学习的成绩好多了。

            写作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元认知的例子。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些关键的元认知问题:我的目标读者是谁?他们能理解我的文字吗?我要解释哪些内容?这也是写作成为整理思路有效方式的重要原因。因为写作活动会强迫我们思考自己的观点、评估我们的论述。

            同样,在阅读一段文章之前,如果能够问问这类元认知问题,即使不能正确地回答,阅读文章的收获也会多很多。

    四、怎样让“情绪引导学习”

            积极的情绪让我们快乐,以正反馈激励我们学习。但情绪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情绪不好,就不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感到压力大,我们的头脑就没办法安静下来。怎样调整与学习有关的情绪呢?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

            泰勒是一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但每次参加重要的比赛,他总是无法完成。不是担心自己的成绩,就是担心滑行的时间,甚至在赛道上一头扎进雪堆。学了心理课程以后,泰勒试着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还没有踏上起点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从山顶滑下的过程,就好像自己已经按照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完成了这场比赛。通过这种情绪调整,泰勒从怀疑变得自信,从焦虑变得专注。一年的时间,泰勒就加入了国家滑雪队。

            这种“在大脑中完成每一个动作步骤”的过程是一种意象。通过心理意象使他能获得了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信赖,是一种一定会成功的感觉。自我效能对学习活动中的情绪管理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人们明知道自己可以完成一项活动,那么他就会更愿意付出努力,更加积极主动从事这一活动。从更高层面上看,自我效能让我们可以更加专注,更能让我们达成目标。

            用泰勒的话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意识的双眼看到成功”。

    五、“刻苦努力”是学习中不变的核心

            仅用意识的双眼去“看到”成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意识双眼看到的成功。刻苦努力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我们需要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但首先要明白学习本身是困难的,伴随着一定的痛苦。如果人们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那么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在情绪和学习的压力下要有严格的目标,既对学习中的困难做好准备,刻苦努力,允许错误和失败产生;又在情绪方面留下应对的空间,不要把所有压力都压在身上。当你的学习活动伴随着不积极的情绪,保持头脑清晰非常关键。

            现在你找到平庸的答案了吗?“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世界充斥大量事实和道理,仅仅靠了解、感兴趣、“感到有价值”就想“过好这一生”的想法是危险的。在学习活动中,不是一味投入到新的知识就能卓有成效。树立学习的“小目标”、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在情绪上引导自己,在行动上要求自己,才能使“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过好这一生”成为可能。当然, 这还不够。

            明天,教你怎么“精益求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zn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