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几本书,都很喜欢。如:《朗读者》《山中四季》《面纱》,现在正看三岛由纪夫的精选作品集。
由于喜欢,前面三部书都写了读后感和记了笔记。而且《朗读者》我还读了二遍呢,不断咀嚼书中有深意的句子,想挖掘一下作者在书中想告诉我们的真正含义,记得作家麦加说过,每部书里,作者都藏了宝贝,等待读者挖掘,找到了,你就对这部作品拥有无尚的权力,你就掌握了最核心的秘密。我想,就是心灵重合的体会吧。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这部小说我看了二遍,2014年看的第一遍,书是在电脑中百度出来的电子版,当时看的好激动,尤其男主人公瓦尔特在中国染病而死的场景,让我又压抑又伤心,还写了读后感。那个记事本不知道丢失在哪里了,很遗憾,不然可以对比一下,前后二次的心得,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思想收获。
凯蒂是书中的女主人公,她是瓦尔特的妻子,和瓦尔特的婚姻是母亲隐隐的逼迫下的无奈选择,她不爱瓦尔特。她找到了真爱唐生,可惜唐生有家庭,两人偷情的事情败露后,唐生为了保全白己的名生与地位,逃避责任抛弃了凯蒂,无奈凯蒂与从事细菌学的丈夫瓦尔特一起,来到中国一个有瘟疫的小城,救助病人,回避闲言碎语,忘记那些不堪的日子,尽管瓦尔特忍受屈辱与痛苦,但是,凯蒂不爱瓦尔特,他俩不是一类人,绑在一起是痛苦的,凯蒂很清楚,遗憾的是瓦尔特非常爱她。
本书并没有走女主人公因醒悟而变深爱不得的套路,而是宣扬真实的人性,不爱就是不爱,欺骗不了自己,所以在凯蒂那里,瓦尔特染瘟疫而死,对她是最合理的打破人性枷锁的方式。她解脱了。
我希望她无所畏惧地活着。我希望她活得像个人,一个能自己掌握命运而独立的人,而且我想看到她自由地活着,能比我活得更好。”
这是书中的一段话,也是凯蒂说给自己的话。
中国是她灵魂终得救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安排她来到中国?书中提到牌坊,提到老子的道,一定有寓义在其中。
修行是多么艰难,纵使想明白了许多事,悟出许多道理,但是回到现实中,仍然难做到。我们明明看到了凯蒂的醒悟,但是回来后,她仍然控制不住爱欲,与唐生又缠绵了一次。
好的小说,为什么大众喜欢,是因为有深邃的思想,是因为有真实的人性。
《山之四季》是日本作家高村光太朗的一部描写山中四季变幻和作者在山中民居生活的所见所闻。
阅读《山之四季》让我近段时间浮燥的心一点点沉静下来。
跟着作者的笔端,我看到了岩手山间四季的变换,冬天的大雪,春天各种我或许见过但叫不出名的花,夏天茂盛的树,秋天层林尽染的山峦。我还听到了鸟鸣,叫声使得山林愈加寂静。还有令人垂涎的山菇,鲜美的味道,让我那个下午走进市场,买了一大堆各种样式的鲜菇,炒了它,解了书中带来的馋。
优美的语言令我陶醉,令我向往,在海的那边的岛屿上,有一个叫岩手县的,农人纯朴的村庄,多想去看看,体会先生笔下的山之四季。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今天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文章说到:
读书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不是我们了,我是我。读书其实是使我们活得最多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比方说我们读一本小说,小说里有个人物,他活了一辈子。我自己本来活了一辈子,我读完它,又活了一辈子,读完那本,我又活了一辈子,又活了一辈子,一个人就可以活得很多。但是如果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活了自己这一辈子,区别就在这里。
这是我看过的,对我为什么要读书的最好的回答!
我立即发给好友分享,她说前段时间由于过春节,和家人朋友聚会打牌,没有读书很惭愧,她说:"时间在手底下白白流走了”。
我告诉她,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加油,不为别的,就是要活的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