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作者: 扶摇小Q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23:46 被阅读58次
    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01

    小时候过年,总是要盼很久的时间。因为有太多的期待,所有时间就显得格外漫长。新衣服、新鞋子,一年都没有闻到过的肉味儿,一年都没能放肆吃的奶糖,都是儿时的期盼。

    腊月二十之后,妈妈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做,好像每年不紧张这么几天,就不叫过年似的。腊月二十二,扫屋子,妈妈拿着扫把上上下下扫着一年来积攒的灰尘,我则在旁边一会儿涮抹布,一会儿倒脏水,最后我们会看着亮堂堂的屋子充满成就感地掸掉一身的灰尘。

    之后,我会和妈妈一趟趟地往市场上跑,好像有买不完的东西。有时候一天都会采购好几趟,买完上好的白莲再买肥瘦合适的猪肉,买了花生瓜子再买我和弟弟最喜欢的奶糖,门神、春联、红灯笼,一样一样的搬进家里,小心翼翼的存放在一个角落,等待那个神圣的日子。买东西回家的途中,我的小手会被沉重的袋子勒得发红,双脚会冷得发硬,但依旧挡不住内心的喜悦。

    腊月二十八,妈妈会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灶房里的那口大铁锅也会一整天冒着白色的气体。妈妈淹没在白气里,为我们变出一堆堆的大白馒头和一碗碗香甜的甑糕。傍晚时分,大铁锅里会冒出浓郁的肉香,软烂的猪肉被捞上来的时候,我能清晰的听见自己咽口水的声音。妈妈会给我和弟弟一人一根骨棒,犒劳我们拉了一天的风箱。确切的味道我已经无从描述,但那香喷喷的感觉至今难忘。

    直到除夕夜晚,妈妈还在归置各种东西,似乎不允许任何不合适偷偷地度过那个夜晚。八点钟,我和爸爸、弟弟早已坐定在电视机前,叽叽喳喳地呼唤妈妈加入我们。然后,我们一家人沉浸在春晚节目中,放肆的笑,一本正经地赞赏。

    那时的爷爷和奶奶早已入睡,入睡前给我和弟弟发了红包,也乐呵呵地接受了爸爸给他们的红包。

    那时大人们常说:过年就是给小孩子过的,我一点儿也不理解,常常在心里想,难道年会把他们拦在门外不成?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句朴实的话里,藏了多少辛酸和爱意。

    小时候的年,就是各种期待的圆满,热气腾腾的大铁锅,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看着爸爸给爷爷奶奶发红包以及初一早上鞭炮声中热腾腾的饺子。

    那个时候,家味儿很浓。

    02

    上大学后,大部分时光在学校度过。过年总与寒假密切相关。

    看过了城市的霓光流转和纷繁多样,总会在寒假前给自己置办一身“洋气”的衣服,觉得这样会比妈妈在小小故乡买来的好看许多。那身衣服代表自己的独立与成长,蕴含着自己的见解与思想。然而,不管怎样,我会带着行李,买好车票,想象着父母见到自己时的喜悦,踏上回家的路。

    回家后,父母会笑弯着眼睛,听我讲外面世界的精彩,略显嫌弃的看我买来的“洋气”衣服。对他们而言,孩子平安回家,这个年就要开始准备了。

    我还会和妈妈一起购买年货,在灶房里给大铁锅拉风箱,给爸爸拉着红纸,看他写春联,依旧会在除夕晚上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看春晚。爷爷奶奶的红包照旧会在春晚前发到我和弟弟手中,依然会在收到爸爸的红包后幸福的睡 去。

    那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无论是都市的繁华还是大学校园里自由探索的精神,对我都有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喜欢繁华世界的精彩,迷恋自由探索的乐趣,但在每一个岁末之时,都会对家产生无限的眷恋。

    红色的春联,灶房的风箱,繁华的小城大年集市,大门口彻夜红亮的灯笼,除夕夜里,家人守岁时的暖意,午夜钟声敲响时密集的鞭炮、烟花声……这些画面夹杂着记忆深处的喧闹声和暖意融融的光影,像一团打包的旧物存封于脑海深处,成为无意识的一部分,散漫于身体的各个角落。

    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03

    工作结婚后,远离了小小的故乡。目光掠过了太多的五光十色,故乡显得更小了,就连颜色也在记忆中变得斑驳泛黄,充满了怀旧的意味。

    忙碌变成了我的常态,像一个陀螺一样坚强而无畏地生活工作。我和许许多多同我一样的人,在美艳绝伦的都市寻找生存、快乐与尊严,像夜晚天空的繁星,闪烁着幽幽的光芒。

    亲爱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读出孤独?

    那孤独不是因为没有爱人相伴,不是因为没有友人邀欢,更不是灵魂的无助空虚。不是落寞,更没有凄凉。那是一种对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厌倦,是物质生活的暂时狂欢后,手上什么也没有抓住时的下坠感,凉凉的,脸上笑着,心却是空的。聊以自慰的是,还有许多伟大的故人,用文字诉说着妙趣横生的世界。

    七天年假,是一个美妙动听的词语,亦是一场狂欢。买买买,为妈妈买漂亮的羊毛衫,为爸爸买帅气的鞋子,给88岁的爷爷买驼绒裤,给奶奶……哦……奶奶走了,记在心里吧。

    我的家和老公的家相隔六百公里。我们载着带给父母的礼物,从工作的城市驱车前往公公婆婆的家,在那里度过除夕和初一之后,在初二一早开往我的故乡所在的小城。初五返回工作城市。六天的时间,路上行程达一千五百公里,开车时常共计达到24小时。

    那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回家的决心?

    是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是对故乡山水美食的眷恋?是对家中亲友的顾念?

    是,又不是。

    思念时时有,而过年回家路上的思念更甚。眷恋刻刻有,而过年回家路上的眷恋更多。顾念常常有,而过年回家路上的顾念更深。

    回家时的身体,像打开了神奇的时光隧道,从各个角落涌现出遥远记忆中的照片,脑海中浮现着明亮的灯笼,深红的大门,大红的春联,长满枯藤的小院,香飘四溢的馒头和一张张欢喜的笑脸。

    记得有一年风雪之夜,我和老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白茫茫的四野只有我们昏黄的车灯在缓缓前行。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危险,反而觉得有趣极了。我说:你看外面白茫茫一片,好像一片无边际的水域,而我们就像是一艘孤独的小船。当时老公手握方向盘,根本无暇顾及我的雅兴。

    如今想来,我们那艘小船,是在缓缓地驶向一个叫做“家”的港湾。

    04

    如今已经三十几岁,到了小时候觉得“芳华不再”的年纪。无法想象是怎样的速度带着我们,飞过人生平坦的大道,迈过大大小小的沟坎。只记得,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时光就开始疯狂了。

    岁末又到了,我和老公像父母当年一样,带着孩子们购办年货,像是完成一项重要使命,谨慎地挑选。我们买自己和孩子喜欢的衣服、鞋子,挤在拥挤的超市里购买年货、礼物。然后,大包小包地东西,用购物车推至后备箱,再拉回家里。我希望看到他们开心,然后说出那一句:“过年啊,就是给小孩子过的!”孩子们的小手没有像我当年那样勒得发红,小脚也没有累到僵硬,但他们好像没有那么兴奋。

    在他们的脑瓜中,过年应该就是一段长长的汽车旅行——回老家。老家有熊熊燃烧的“旺火”、有姥姥做的“铜火锅”、有亲戚家的小孩子一起玩耍的“小鞭炮”、有舅舅在他回家的当夜燃放的美丽烟花。

    熟悉的城市会在岁末变得陌生,原来的小小世界会在岁末变得空洞巨大。商场里喧闹的“新年好”歌曲,随处可见红艳艳的促销广告,“年”的味道被稀释在这空荡的城市,淡淡的。

    我想在某一刻停下来,驻足,思考“陌生”和“空洞”的缘由,可是时间是奔跑着的,腊八——十五——二十三,停不下来。看到朋友圈里晒“归程”的图片,看到购物者行色匆匆,听到大家掰着手指盘算着回家的日子,灵魂在躯壳深处跳跃,记忆里有关“过年”的颜色晕染开来,家的画面一幅幅展开。

    我和许许多多的漂泊者一样,灵魂的小船又想停靠进“家”的港湾了。

    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05

    过年,是一次对“家”的精神朝拜,万万千千的中国人,长途跋涉返回家园。无关乎路途的遥远,无关乎贫富贵贱。你可以乘着客机飞越大西洋,可以乘着高铁穿越大半个祖国,也可以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的高速公路疾驰。我们像是一只只小风筝,而线就牵在“家”的手上。

    “家”对中国人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她意味着无论身在何方,心灵都可以有所寄托;无论漂泊多久,都有一扇大门,为你敞开。“家”不会真正在意你创造的价值,因为你的存在就是价值。“家”不会介意你曾经的无知与懵懂,有最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你的一切。这就是亲情,血脉相连的奇妙。正是因为这份奇妙的联系,团圆才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仁义、诚信、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一起深深的镌刻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每一个个体生命从诞生之日起,就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一切。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流淌在内心深处的“精神”会牵引着你,带领着你。

    最近看了一副对联,很有年味儿: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趁此时意。

    我想说:莫道今夕相聚匆匆,浓情化杯酒,来年再踏风雪归路,团圆入饺中。

    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中国人对家的精神崇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n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