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莲
03.爱情
他的这些改变,涵盖行为、思想、品德。一个普通人尚且难改变,更何况一个国民政府个的首脑?作为他的妻子,她是怎样做到的?女人们一定很好奇。
他们之间只是“中美合作”的政治婚姻?难道只是他想寻求一个财团的资助,抑或政治的联盟?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政治人物的爱情和婚姻,往往被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涂抹上各式各样的色彩。但事实上,他们也是个人,是个体,他们的结合,与社会上其他的男欢女爱,从相恋到结婚的常态没有什么区别。到头来,他们不也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吗?
我们需要的是还原到原生态去看一份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晚年的她,客居美国,有一次,孔家的小辈们问她,当年为什么会嫁给蒋介石。已是百岁高龄的她拿出珍藏的蒋介石的照片,笑着说:“是不是很帅,他还是那么帅。”
她的目光,那么深情,击破了“受过西方教育的世家千金,却偏偏嫁给了不解风情的赳赳武夫”的流言蜚语;她的目光那么迷醉,似乎穿透了一个世纪,回到当初的相识相恋的情景。
她那时,娉婷美丽,中西合璧。作为宋家三姐妹的最小的三妹,刚刚结束了在美国十多年的留学生涯,初回中国。那是1922年12月,她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利爱路(今香山路)孙中山家里举办了一个社区晚会。他们相见了,她是孙中山的小姨妹,他是孙中山的得意门生。她青春容貌、锐利敏捷,他英俊潇洒、英雄胆识。
他对她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她对他一见钟情。因为她少女时代在美国接受的英雄崇拜的教育,和那时好莱坞电影的永恒的英雄美人主题,深深感染了她。她多次听到二姐夫孙中山夸奖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那天的晚会上,她几度用上海话和他接谈,并爽快地应他的要求,告诉了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后来,她母亲过生日,是她亲自电话邀请他来家做客的。
五年过去了,当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有了足够的底气拜访了位于西摩路的宋宅时,正式向宋美龄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而且正式提出了求婚。她芳心暗许。
但她必须征得母亲同意。庞大的宋家开启了一个家庭会议来讨论。不料母亲倪桂珍断然否决。在母亲基督教信仰的字典里,男人绝不可以三妻四妾。她怎么能允许爱女不明不白地嫁到蒋家?就连当时著名的孙夫人,也就是美龄的二姐宋庆龄女士,也极度讨厌蒋介石私生活的不检点,甚至愤怒地说:“我宁可看到三妹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除了大姐宋蔼龄表示支持,她要嫁给他,压力何其之大。
不久,蒋介石因宁汉分裂,被迫下野,在奉化雪窦寺聊避世事,鸿雁传书给她:“不知举世所抛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她,被这个下野的失意的人,完全融化了。
但她和所有的普通女人一样,在婚姻面前开始了纠结:是嫁给早有婚约的还在留学的书生刘纪文,还是嫁给已经下野的蒋介石?
她已经30岁了,她要做出权衡:嫁给前者,凭娘家财富,自然可以优渥安稳一生;嫁给后者呢?安稳自是不一定,但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一则可以助失意的英雄东山再起,助他结束军阀混战的大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面对一个处于危机中的失意的男人,她的母性就会砰然爆发。对于一个9岁就留美的千金来说,与其当个花瓶或富家闲太太,不如实实在在为国家做一些事,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她要主动出击。她当机立断,退了与书生刘纪文的婚约。
于是就像无数热恋中的女人一样,她开始站在男朋友的立场上向母亲描绘:他以前的婚约已经解除,并会登报明告天下。她和她大姐宋霭龄一起,解释清楚了他一次谋杀、一次持枪抢劫被警察局抓捕的情况,想方设法说服基督教信仰的母亲,让她放弃成见。1927年12月1日,他们终于在上海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蒋介石:“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主动与被动?政治与财团的联姻?无论是相识的一见钟情,还是日后的心有所属,或者是主动说服母亲和哥哥,一切都表明,她不是被动的。至始至终,在婚姻大事上,她,作为一个在美国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在对待异性追求上,重视自己的选择,不为父母之命的传统所束缚,敢爱、敢表白。
因为,她嫁给他的时候,其实已经满了30岁。30岁,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大龄女青年。就是这位大龄女青年,拎得清轻重分得出高下。她看惯了世间无数的分分合合。她看清楚了大姐宋霭龄所嫁是山西首富孔祥熙,二姐宋庆龄所嫁是政府总理,而她的白马王子也一定是个特别的人,他一定会驾着七色的云彩。她明白爱情对一个人的重塑作用,她相信自己能改造他,她也明白婚姻对于双方的意义和价值,她想要实现的那些归国后的理想和抱负,非他莫能助。她并不糊涂。作为一个富家的留学多年的千金、一个总理的姨妹儿,以她所见识的世面,和对人生婚恋的思考,她非常清醒。
唯有清醒,婚姻之“婚”字,才不会演绎成头昏之“昏”。我们就是要明白自己要的是怎样的爱情,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婚姻。怦然心动、风花雪月是一个20岁的女人的梦幻,但早已经不是一个30岁女人的必需品。一个30岁的女人,要的是思想深处的价值观的匹配和性格上的互补。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找的不是最心动的人,而应是最合适的人。找到了最合适的人结婚,爱情才会延续。否则,一张床就像是隔着千山万水。
在童话中,王子和公主走进了婚姻的城堡,故事就结束了。但在现实生活中,结婚才是生活的开始。因为龃龉不合、争吵才刚刚到来。
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她耍耍性子,但不溺于性子。她知道收敛。她不仅在生活上对蒋倾心照顾,而且在公开场合,以其端庄凝重、体贴入微,给蒋扎足了“台型”,造成了一对贤伉俪的公关形象。所以抗战初期,《申报》对她都有“相夫贤德”的评语。
生死相依,是西安事变对他们爱情的成全。她的作为,让他泪如雨下,他不仅看到了生的希望,更看到了美龄爱他的程度一点都不比他爱美龄的程度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斡旋在多家势力中,让他既心疼又忧虑,内心里满满的都是爱的感动。
夫妇之间若无爱情,何以生死相随?何以不离不弃?要知道,宋美龄可不是被封建教条束缚的小脚女子,惟命是从之人。能让她不惜性命西安救夫的,唯有真爱了。
拥有爱情,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华贵的奢侈品。
如果说之前的爱情,是花前月下风月情浓,那么西安事变,便是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就连对蒋宋二人的感情一直持否定态度的宋家二姐宋庆龄,也不得不承认蒋宋二人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爱他,蒋也真心诚意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
拥有爱情,所以珍惜。
因为爱情,他才愿意改变自己的言行、品德、信仰。
因为爱情,她才愿意追随他的步伐,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国第一夫人。
她不仅也热心公益事业,树立亲民形象,为夫君广结善缘。准确的说,她不仅做了表面功夫,而且还参与了很多实际的国务活动。
抗战期间宋美龄为伤员包扎伤口她不顾危险,多次到炮火纷飞的阵地,激励将士。1932年慰问淞沪抗战的士兵,敌人的炸弹追着她的汽车轰鸣,汽车翻滚,她断了好几根肋骨。但她决不放弃,坚持把慰问品送到前沿阵地,并向士兵发表了演说,激励着将士们保家卫国。为战负伤,二战各国夫人中,唯有她一人。
如果说婚前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舒服而惬意”,反而嫁给蒋介石后,跟他视察出行,到奉化乡村、到边陲、到前线、吃了从没吃过的苦,枪林弹雨。1944年她说,“理想的爱情不仅是基于相互的爱,也基于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在我与蒋17年的婚姻生活中,委员长的品格是无可指责的。我相信他的忠诚……。在过去17年里,在他所有的战斗中我一直是他忠诚的伴侣和同事,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后方与他一起分担沉浮与危难。”婚后蒋宋两在人大起大落中携手一生,不容易。
她身份特殊,便于组织。在1937年8月,她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简称“妇慰总会”)。这个国统区最早成立的妇女救亡组织,领导了国统区的妇女救亡运动。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前线受难儿童、筹建保育院、为儿童筹集保育经费、从事免费教育等。
她是“中国空军之母”,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组建空军,她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并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她亲笔写信邀请到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了众所周知的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飞虎队中凡是见过第一夫人的,无不为之倾倒。几乎个个精通英语的空军,对第一夫人的感情之深,都恨不得为她往死。
她以智慧和美貌征服美国。1942年,她到了美国,冒着严寒到医院探望她的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看着她躺在床上,我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会帮助她、照顾她。”1943年2月18日,她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抗日演说,这是众议院第二次邀请女性演讲,第一次邀请的是荷兰女王。那天,她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她把苦难但决不屈服的中国,介绍给美国的议员,演讲获得了长达十分钟的掌声,她的演讲让议员们流下泪来,她的演讲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像个纵容的叔叔在面对自己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进行抗日演讲为中国争取了很多帮助她流利的美式英语、东方的婉约面孔和抗战的情怀,在美国掀起了“宋美龄旋风”。她揭露日本侵略者罪恶,宣传中华民族反抗强权的奋斗精神,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战。她“不仅盛极一时,抑且举世无双”的表现,得到了许多外国元首都得不到的礼遇和殊荣,他们说:“从未有人像蒋夫人一样,曾在美国的首都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一位有文化、有品位、有认识、有口才的女士,使我们随着她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而沸腾……”。她促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的速度,对物质缺乏的中国抗战是一大福音。
她穿梭于各国政界要人之间,成为蒋介石和罗斯福、丘吉尔之间最好的沟通者。她参加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她怕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含义”,因此亲自陪伴丈夫并亲自翻译蒋介石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傲慢的丘吉尔都不得不叹服:“这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因为共同的理想,宋美龄代蒋在1939年8月严辞回应希特勒特使冯•戈宁的到来和劝降。她雍容静坐,头微杨,目半张,态度强硬,严厉斥责:“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体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国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现在、将来,都绝不和侵略者——日本强盗讲和。如果日本打不下去了,要求结束战争,则必须全部撤退他们的侵略军,将汪精卫、伪满洲国的皇帝、大小汉奸,一齐引渡给我们,以接受国民政府之审判……”
她丝毫不避讳共同的理想,她感激权力。她说“当我结婚之后发现自己被赋予了我从未梦想到的权力的时候,我才明白,为了实现我的主义上帝给我的帮助比较他所给予那些比我更伟大的改革家的还要多。我久已暗中怀想着提高人生价值的改革,现在我有机会来把它实行了。我必须尽量利用上天所赐的恩惠。”
她后来纵容四大家族的腐败,后来追随蒋到了台湾,晚年客居美国。2003年,106岁的宋美龄在美国寓所离开人世。悼念文章铺天盖地,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局面来之不易,各抒己见让人看到了社会的大度和宽容。她的那些是非得失留待史学家去评论吧,我们只管见证他们的爱情。这位横跨三个世纪的风云人物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爱情。
如果没有爱情,他在美国听她用英语做演讲时注视她的眼神怎么会是是幸福的、尊敬的、欣赏的?
如果没有爱情,何有以死胁家兄?1930年7月,前方军阀混战紧急,蒋介石向宋子文要军费,宋拒发,宋美龄苦苦哀求,宋仍然拒发。她只有将自己名下的房产、积蓄全部交给兄长变卖,对哥哥说:“若军费无着,战事失败,吾深知介石必殉难前方,决不肯愧立人世,负其素志。如此则我如不尽节同死,有何气节!”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没有爱情,怎么是夫妻盟友?如果没有爱情,怎么会一生相守不离不弃?
因为爱情,这样的关系怎能不稳如泰山?因为爱情,他怎么不发生改变?
因为爱情,她将西方的思维、流利的英语和东方的面孔、优雅的旗袍相结合,成为“重庆玫瑰”,成为“国民政府第一夫人”,成为风靡一时的“亚洲第一夫人”。因为爱情,他们相依相偎走过风风雨雨。
她用玫瑰平衡战争,她用爱情改变丈夫。女汉子的世界,是婚姻的自主,是爱的绵长和改变,更是对世界做出自己最大的重塑。
大凡夫人们想要改变你的爱人,那就像她一样,要有足够的爱情作为支撑。而爱情的源头,一定有一个三观吻合共同志向的源头。当初他们互相选择,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早就明白了这一点。糊涂的结婚只能使双方为鸡毛蒜皮费尽心血,而明白的结婚却能知晓对方的意义,对夫妻双方都有重塑的作用。少男少女们不清不楚,于是糊糊涂涂;而熟男熟女们正是拎得清清楚楚,所以通透明白。拥有共同的理念,拥有爱情,才能改造他,改造世界。
婚姻是一本书,扉页是爱情,正文是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现实的,但又不能宥于生活。恰好,她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也不是完全的理想主义,她是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
婚姻是女神迈向世界的一扇大门。开门是爱情,出门方能改变他,改变他的世界。
那个著名的“政治婚姻”,原来是爱情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