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和老公是相亲认识的,彼此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婚前都谈好了条件。
目前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一直是爸妈帮带着;公婆还在东北打拼,再过几年也会到他们身边养老,经济上不会给儿子和儿媳增加任何经济负担。
01
刘玉出生在西北边陲县城,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她又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从小备受父母疼爱,更是得到了好的教育。
刘玉从小聪慧学习又好,被父母寄予厚望,高考的时候考到成都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就职。
工作两年后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在银行工作的徐凯,他比刘玉早工作两年,目前已经是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颇丰。
两个人彼此感觉还不错,交往两年后见过双方家长,并得到认可,婚事很快被提上日程,父母们在成都聚在一起商谈婚事。
徐凯的父母首先提出:“我们是儿子房子我们来买,小点的房子可以全款,要是买大房子要贷款,就这一个儿子我们尽可能帮忙。”
“那我们也出点钱让孩子们买一套大房子住起来舒服。”刘玉爸爸也拿出了姿态。
“我们银行管理人员贷款有优惠,我名下还有40万的额度先用上就好。”徐凯也亮明了态度。
敲定婚事,然后去徐凯家办婚礼,再去刘玉家摆酒,回到成都后各自宴请彼此的朋友。
婚后一年,刘玉顺利怀孕,双方父母商定:轮流带孩子。
刘玉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妈妈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做好一切准备,妈妈便飞到女儿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临近生产,刘玉做医生的爸爸也请了年假陪在女儿身边。
按照双方父母提前商量的结果,生产到宝宝半岁刘玉妈妈带,然后婆婆过来换班。
毕竟是专业出身,刘玉的月子既没有去月子中心,也没有请月嫂,爸妈把女儿和宝宝照顾得妥妥帖帖。
休完假期,爸爸回到工作岗位,妈妈留下来照顾女儿和外孙。
半年之内,即便宝宝偶尔有点小毛病,妈妈都能及时处理,宝宝度过了最难带的前几个月。
02
轮到婆婆带宝宝的时候,婆婆早几天赶到了儿子家里和亲家母做交接工作。
尽管老家还有生意要打理,为了孙子只能把生意交给老公一个人经营。
毕竟刘玉和婆婆在一起的时间不多,生活理念相差很大,婆婆带宝宝非常用心,可是有些细节刘玉不好说,只能让老公去沟通。
最重要的就是老家的生意本来公婆配合很好,目前公爹一个人打理有点吃力,婆婆心系两边,放不下生意更放不下孙子,左右为难。
刘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婆婆带宝宝刚刚五个月,就把妈妈召唤过来。
此时已经一岁多的宝宝懂得一些事情,征得刘玉和老公的同意,妈妈就带着宝宝回到西北居住,陪伴爸爸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再带着宝宝回到成都。
宝宝在爸妈的陪伴下成长很好,让刘玉和老公心生感激,夫妻两个和爸妈商量:“要不你们长期带宝宝吧,三岁之前怎么带都行。”
“我妈带孩子有弊端,只能麻烦你们两个了。”女婿也给岳父岳母发出请求。
刘玉爸妈还能说什么?继续带吧!
过年的时候,徐凯回家陪父母过年,而刘玉则飞到自己爸妈那里和宝宝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这样,刘玉的父母双向奔赴,宝宝三岁的时候,爸爸终于熬到退休了,一起到成都带宝宝,还把车也托运过去方便接送宝宝上学。
03
适应那里的环境以后,刘玉爸妈萌生了在成都买房的想法。
女儿结婚时准备的嫁妆女儿没有要,这几年的存款和公积金余额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刘玉建议:“要不用我的名字买个小两居,房贷你们自己还也影响不到你俩的生活质量。”
“都退休了还背房贷多少有点压力。”爸爸一辈子不愿意借钱,借银行也不行。
“我们的退休工资虽然可观,我们还想存一点养老备用金,就买一个小房子够住就行。”妈妈更现实。
几经筛选,爸妈看中了刘玉附近的一居室二手房全款拿下,稍微装修一下便搬进去。
每天早晨爸妈过来接宝宝去幼儿园,下午接回来,顺便准备好晚餐,刘玉和老公下班回家就有热乎乎的饭菜。
晚饭后,爸妈就像散步一样回到自己的小家。
暑假里,带着宝宝回到西北的家里避暑,也让宝宝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大西北。
刘玉的公婆也做好了打算:
趁着身体好再经营几年生意,还要陪伴双方的老人。
等到时机成熟,把生意转让也会考虑到儿子那边生活。毕竟成都气候、医疗都比东北给力。
独生子女的父母基本都有工作,至少也有社保,养一个孩子成本低,家境相对殷实。孩子不但得到父母的爱还能享受家庭所有的资源,不存在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
在子女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体力上、甚至陪伴方面都能做到尽心尽力。
至于养老,目前的状况养儿防老真的不靠谱,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有住房、有工资、有存款,养老生活大概率不会差到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