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戚从小说我聪明。我知道是客套话。
但是其实的确很早就开始思考一些人生和追求的问题,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想得太多未必是件好事。这点在高中尤为明显。高中有很长一段自我放纵和迷茫的时期。但其实也没多堕落。就随着重点班的脚步慢慢走。考上重点其实严格来说还是比较幸运,或者我也觉得比较正常。因为的确有努力过,也写过蛮多卷子,该努力的我也没有落下,不过思想积极性的确没有跟上。当时没有人点我,我也没有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重点班的意义在于快节奏,老师好,方向对。跟着对的人走的确可以走远一点。我也很感谢爸妈给与我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弟弟读高中的时候,跟他讨论,如果考试心态崩了,不妨想一下读书的意义。为了那个分数?其实也不一定要这么想,虽然的确最直接的目的的确是为了高的分数。但是可以换个角度。有高点的分数,可以往好点的大学读,圈子不一样,氛围不一样,受到的教育也不一样。你希望有学多一点的机会吗?如果是,那就努力一点。暂时抛开分数的枷锁也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弟弟因为这样而考高一点,我会很开心。
我思考过我是否是真的聪明。这个思考贯穿了初中到大学的时期。
社会以智力测验来作为一个标准。看过《最强大脑》后我确认自己普通人无疑。至少在算术上面不管是否经历练习,在某一领域的确有其天花板存在。
于是我思考,我处于普通人的什么水准。现在还在探索。
面试上家公司时,总监问我,举个例子说明你聪明的地方。我想了一下。脑子里闪过的是我学习汇编,学习操作系统的时候的理解能力。的确不算出彩。但也没有可比性。因为身边的人除了女生会跟高中一样学,其他人基本不学。这就没有了可比条件。我想到另外一些,我总有些小聪明。我可以比别人更理性的思考,可以尝试一心二用(虽然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社会行为),有更积极地思考愿望和多一点的创新思维。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聪明。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社会太多人根本不去考虑这个问题。遇到数学类的理科,其实大部分人都想着逃避。这就有了区分度了。学生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上了大学终于可以摆脱数学了,但其实还是会遇上高数。学一下发现就算拿出高中稍微那么点听课专注度课后写写作业期末绝对低分不了。但在大学其实也不多人做到。挂科是不容易的,但大家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力水准,或者说没有用脑。这点我也不例外。并不是逃避,说白了,做别的事情去了。谁又能证明做这个决定不是智商抉择的一部分呢?
大学思考这些事情,会有一个比较原始的愿望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智力程度,因为智商测验没有了比较价值,所以更想清楚自己跟别人的差异性。我认真审问自身,毛病很多,但的确有一定的创新的愿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我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让我去将这个差异化体现得清楚一些。
最近在思考,我可以做什么。还没有开始动手。之前有个激励的对象,知乎一个大神梦想是为造出贾维斯而不断学习。我也有这个梦想,人工智能啊,这简直是以前不可想象的领域。电影始终是电影。现实需要考虑实现的技术难度。要实现就要攻克哪些问题还是需要了解的。我可以奉献一些什么呢。我觉得我可以往机器学习这块走走。可以接触一些这块的理论,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做点什么。一步一步走。如果有幸能奉献一些代码或者一些心得体会,我会很开心实现了这部分的价值。
以前在做的垃圾项目太多,除了挣了点零花钱,唯一的好处就是面试多了点资本。以前不会静静思考总结,现在工作了反而多了思考空间,也是有意思。
现在的社会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虽然有阶级分化,贫富差异,但相对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是特别以成就区分得特别严重。但如果多一些人能够正视自己可以实现的价值所在,并为之努力,社会可以发展的相对好很多吧。也许也不会发展的好很多。但的确可以人有所用。社会学的东西有点复杂,这又是一门理论。
简单点来说呢,目前的追求是,既想继续学习,不断提升,也希望在这同时创造一定的财富,为家庭提供一些更好的生活。有天跟技术leader聊到记忆法,后面结尾的时候说,现在他的困境在于,现在处于事业上升期,要考虑的最大想法就是,想学多点挣多点钱,给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我觉得作为一个技术人,这很真实。我也希望为此努力。
知识啊,真是无穷,真是一辈子可以探索。
2018.6.15 By 吴意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