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胡说)这是《道德经》中道经的第一章,也是开篇的第一章,这个顺序是很重要的,古人编书第一篇往往是有深意的,像《诗经》便是把《关雎》列在第一,在《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李隆基的诗也排在第一,不是说写的有多好,因为他是皇帝,《宋词三百诗》也是这种情况。
但《道德经》还有个问题就是有人考证可能德经部分排在道经的前面,这样的话第一篇应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部分内容。
在此不做这方面考虑,就按道经在前来说。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的意思就是说“道”这个东西要是能说的明白,就不是永恒长久的“道”,第一个“道”作名词,第二个“道”作动词,就是说的意思。非常道,非,不是,常,恒常。
明白这个,下面的名可名,非常名就相对好解释了第一个“名”是名词,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的意思。也就是,“名”要是能给命名,就不是用来命名恒常之道的“名”。
那么问题来了,“道”、“名”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道”是什么,我也就得道了。但是别急,我可以大概说一下,“名”相对好理解,就是名字,关键在于“道”,就很难描述。“道”这个名字是由老子命名,而且还是强为之名,和我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没法说清楚,但又不能不说,好了,就叫“道”吧!那么“道”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大概想象是万物的运行规律或者引发生命的冥冥之力,反正就是很玄乎的东西,后面不是就有玄之又玄吗。
接着看下句,是有与无的讨论,这里说一下,这句和下句的断句是分为好几种的,而且每个都好像很有道理也莫衷一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真是害死人。因为我看的是这样,就按这样来讲。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无”,称之为天地的开始,“有”,称为万物的本源。
这句话相对好解释,可以想象在宇宙未诞生的时候,一切的开始不就是什么都没有吗?而有了之后,就是一切的源头。
下面就是继续有与无的论辩,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以要用“无”的状态,来观察万物的奥妙,从“有”的角度思考万物的边界。徼念jiao,四声,边界之意。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依然是讲“有”与“无”,说这两个一个妈生得但有两个名字,这个妈也就是“道”,但这个“道”很很微妙深远,很玄乎,而且玄里面还有一个玄,这个玄是一切奥妙的源头法门。
一般来说第一篇都是开篇明义,但《道德经》就不,看完第一章感觉好像说了很多东西,但又感觉好像什么也没说,还有“道”到底是个什么鬼?只能看后面的章节有没有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