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是追求完美和秩序的,因此,爱因斯坦之类的科学家总是在追求宇宙的终极真理,期望宇宙用最简洁优美的方式来诠释它的意义。
但是宇宙之无穷,最终很可能不存在这类终极意义,也就是说,无论理论如何无限接近真理,最终真理本身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混沌应该就是宇宙的本身意义——虽神亦不可窥也。
最初,人们用无尽的探索精神建立了壮丽巍峨的科学大厦,充分显示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伟大。
但进入现代科学世界以来,人们反而愈来愈沉醉于天地宇宙的无限。
从最初的归纳、演绎、类比等等思维方法开始,到现在的熵、控制论、系统论等等新的哲学思维方法不断推出(就我感觉,这些其实已经就是旧的了),一直到现在的蝴蝶效应等等,人们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来破除思维中的迷雾,想寻求那黑暗中的一点光明,黎明天空中的第一颗明星。
中国古代的哲学,将天地分为阴阳五行、三才四象等等,亦是企图用最简明精确的东西来解开世界的终极意义,但伟大的古中国人,在阴阳八卦这些东西之前,立了另外一个观念来涵括所有的存在,那就是混沌无极。
是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天地阴阳未分之前,宇宙是一片虚无,而后才会由虚无生有极(西方的观点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而爆炸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
但在虚无之初,却是混沌——那无可捉摸的、太初之前的状态。
世界任何东西只能精确到一定程度。
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手,使用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枪,他射出的子弹,也就是十字准星中那中间的一点。但是,子弹出膛的那一刹那,尽管保持着它所追求的直线,但最终仍然是曲线。
优秀的狙击手,就凭着本领和经验,根据气候、风速甚至地球的自转,让子弹最终落到他所希望的那一点。
这种心的思维和感觉,其实就是混沌状态——在精确的追求之中,顺应天道的混沌不可知的那一点,让子弹寻求自己的轨迹。
狙击兵的精髓,就如何控制狙击技术中不可预知的那一部分——混沌。
生命的节律是有迹可循的,但是它仍然遵循着混沌规律,而不是机械的不变规律——一成不变的节律变化,只能让生命走入死寂。
生命的活力,就在于科学所认知的规律之中那不可知的混沌规律。
应该说,万物大体的规律是可以预知的,但是越深入,越精微,就越难掌握和控制。
由大千世界,到六十四卦,到八卦,到四象,到两仪,到太极,到无极,到混沌,思维也有返朴归真的道路……
说不定,我们最终认识天地、宇宙、生命,需要由混沌来感知。
由平衡,到自然,到天然,到混沌;从有为,到无为,到混沌;……
追求浑元的平衡亦不是最终的要求,因为你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
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我们就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微妙地运动着。
不平衡是动,平衡就是静。静是蓄力,动是发力,动与静是不可分的——矛盾的一体,因此,平衡与不平衡也是不可分的。我们的身体状态,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追求平衡。但生命规律却让你重归于不平衡,于是我们继续追求平衡……
这所有的、无穷无尽的变化,都在混沌之中繁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