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好像上了个假小学
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作为父母的对子女的教育肯定极其上心。这不,每天晚上教孩子学点东西,拼音、汉字、数学知识等。教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应该用正规的教材,上网一搜,才发现幼小衔接的教材一套套的,汗牛充栋,看来啥事都有人研究并且研究的很透彻。咱们只管拿来使用,抓好落实就行了。
一套教材到手,女儿的教育大业也算走上正规。结果刚开始学习,我这个当老师的家长就先受了教育。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a、u等的书写顺序我竟然错了27年,其它简单汉字的笔顺也错了很多。哎!我的小学基本功这么差,是怎么混到今天的。哈哈。
我出生于1985年,正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二拨人口出生高峰期。等到我上小学的年龄时,由于村里公办小学没有教室,一直无法入学!直到我9岁那年的春天,邻村一个高考落榜生在自己家里办了一个私立小学,这我才有了学上。虽然我自己的简历上写的是1992年9月-1998年7月在**小学读小学,实际是后来按照小学6年制从后往前推算的入学年龄,实际入学是93年。
小学就在校长兼全科老师的家里,另外一个全科老师是他的高中同学也是他的媳妇,教室是他家的客厅,课桌是水泥预制板桌。两人都是高中毕业生,差一点考上大学,所以教学质量还是可以,超过了公办学校的质量。但是,由于校长兼老师的超生问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96年左右他们开始东躲西藏,学校也就散了,剩下我们20名学生没地方可转学,于是我们被层层转包,两年之间换了3个上课地点,换了3拨(也就是3个)老师,直到小升初考试,我们的小学就在一片麦地做背景的毕业照上结束了。
其实,小学时还是有很多好的回忆的。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成绩好的五六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赴乡里参加全乡联考,十来岁的小孩在大冬天的早晨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奔向十里地外的乡中心校考试。考试考的什么早忘了,只记得那个冻得手脚不听使唤的冷,那第一次喝豆腐脑吃烧饼的香,还有得了全乡联考第四名的得意!
那时候虽然条件差,但是学习还是很刻苦的。记得我的一个小伙伴从三年级冬天开始,每天天不亮就到我家叫门,然后一块去邻村上学,手里拿着煤火炉上烤好的红薯,身后跟着一条黑狗,往学校走。因为那时候家里没有表,有很多次半夜就被小伙伴叫醒往学校走,到了学校后等好长时间天才亮,有时候去的过早,老师就让我们到他卧室再睡一觉。想想那时候也不觉得苦,而是很有意思的感觉。
1998年,考上了县一中,2001年又考到了市里的中学,后来上大学、读研究生,真不知道自己能走这么远!继续加油,向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