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项之“昆仑子”

作者: 城门市鱼 | 来源:发表于2022-11-15 21:31 被阅读0次

“昆仑子”就是“昆仑小孩儿”,一位简友的名字。之所以称其(实在惭愧,还不能确知性别)为“昆仑子”,窃以为“昆仑小孩儿”大约和“昆仑子”相类,这里的“昆仑子”作“昆仑之子”之意,想必友就不必有“不敢当”之谦语了。当然“此子”非“彼子”,所谓会意于心,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所谓“说项”者,名为说人,实则重点要说的是这个人的作品。“昆仑子”有作品曰《雄鸡三歌》,此“雄鸡三歌”可谓“一唱雄鸡天下白”,一唱而三叹,意蕴丰厚,当属在“暗渊”深处“听惊雷”。由此观之,此“昆仑子”万万不可以“小孩儿”视之。

话说“昆仑子”于昆仑之巅看到了这样一个真相:

“一只雄鸡

仿佛抓住了峭壁的边沿,

紧紧攫住黑暗深埋的根。

它浑身颤抖着,

啄食夜的褶皱。”

此为雄鸡之第一歌,此歌深沉刚劲,极具感染力。一“抓”,二“攫”,加之“颤抖”、“啄食”,几个动词环环相扣而又层层深入,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语言的凝炼和生动,布局的立体与严谨在此处一览无遗。特别是“夜的褶皱”,用词新奇而细腻,形象而逼真,实在是令人叹赏不已,“昆仑子”文字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大海紧贴鱼腹,

群山拱起脊背。

它翅羽逼仄,炸裂又收起,

双脚,紧紧抓住自己。”

此为雄鸡之第二歌。此歌深远宏阔,意向迭起。“羽翅逼仄,炸裂又收起,”让人的神经紧紧绷起,好在“双脚”,最终又“紧紧抓住自己。”可谓“动心忍性”,令人额头沁汗。此一节画面感极强,视觉上由远及近,从辽阔到逼仄,又是收放自如,张力外溢之第二波表现。

雄鸡之第三歌更是精彩艳艳,也更加让人叹为观止。所谓耳闻不如目见,读文莫若意会,若真“乐之者”,当不待命驾而意往神驰矣!何耐烦我在这里叨叨不已?昔有“一战成名”,风格、特色等,窃以为“雄鸡三歌”可为“昆仑子”之代表作。虽然,此“昆仑子”立足于昆仑而观“天象”,所谓“气象万千”,岂一“雄鸡三歌”而掩胸中万壑争流之“爽籁”哉?!

文    昆仑小孩儿  《雄鸡三歌》

相关文章

  • 说项之“昆仑子”

    “昆仑子”就是“昆仑小孩儿”,一位简友的名字。之所以称其(实在惭愧,还不能确知性别)为“昆仑子”,窃以为“昆仑小孩...

  •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三)

    《庄子》中说:“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宋本山海经》说:“赤水出昆仑东南隅。”可知昆仑在赤水以北。《淮...

  • 《镇魂街》夏侯惇夏侯渊出场

    上一篇说到,项昆仑知道曹焱兵大闹羽林街,来到羽林街,意图拉拢曹焱兵。 项昆仑身附霸王之灵“项羽”,虽不是武神躯,却...

  • 昆仑说之:老子愿意

    #老子愿意# 湖南某司法局的一位官员,整天盯着某律师的微博微信,有一天,她忍不住了问这律师,你为什么 一天到...

  • 《山海经》中的昆仑到底在哪里?真的只是传说吗?

    昆仑山,原名昆仑丘,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神话中昆仑山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典著...

  • 羊背上的青海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昆仑。---《大荒西经》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海内西经》 昆仑东南...

  • 永生一品堂(十七)

    第二十四章有句话:子欲不死修天门! 据作者说原话出自道家的“子欲不死修昆仑”, 这昆仑两字被改做了天门,其实倒是不...

  • 初踏万州凤凰山

    一引子 昆仑万山之 祖,唯有艮震巽 三龙入中国。 长江黄河界南中...

  • 昆仑山隐藏着秘密!是时候揭开真相了....【出行探秘】

    昆仑山,被评为“中国第一神山”,同时也被称为“万山之祖”,而昆仑山至今仍给人留下了神秘不可触碰的印象。 身为华夏子...

  • 昆仑在哪里?《山海经》如何说的?

    现今的昆仑山指的是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项之“昆仑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bj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