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谈谈心理学
父亲,做个“慈父”好还是“严父”好?

父亲,做个“慈父”好还是“严父”好?

作者: 小楼老师说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6-06-19 00:54 被阅读0次

    一、长大以后,他变成了自己曾经憎恨的父亲

    肖恩给儿子打了十多通电话,没有人接。肖恩愤怒地将手机砸在地上,对妻子吼到:看看你把孩子惯成什么样子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突然愣住了。这句话太熟悉了,这个语气太熟悉了,这个声调太熟悉了,这句话就是他父亲说出来的话!

    他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像父亲,他曾经很恨这个男人,可他居然说出了和他一样的话。这一刻,他的思绪似乎从自己的身体离开,他听见妻子强烈地反驳,但声音传到他耳朵里,像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他感觉自己好像突然站到了远处,看到一个愤怒的男人坐在餐桌旁,一个沮丧的女人沉默地收拾着残羹冷炙。这一幕,多像二十多年前自己和父亲冲突时的画面。

    肖恩记得那时他躲在房间里,感到巨大的恐惧,恐惧又激起他强烈的敌意。“我不怕你!你想打我就来吧!我和你拼了!”但父亲最终没有动手。为什么没有动手?是否因为那时父已经开始感到沮丧,失控,无奈,对他心灰意冷......

    肖恩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差,直到父亲重病去世前,他们的关系都很疏远。两年前,他和母亲聊天说起父亲,他对父亲充满了埋怨和责怪,他感觉在父亲眼中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他很早就放弃了这个儿子,将爱意给了别的孩子。

    肖恩的父亲是一个军人,一直到他十岁的时候才退伍回家。之前两人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相处的记忆并不温馨,肖恩感觉父亲总是把他当成自己的部下,呼来喝去,要求严厉,一旦肖恩不听话,就会换来一顿呵斥甚至暴打。父亲退伍后,两人的关系更恶劣。为了反驳父亲总是说他“缺少男子汉气概”,肖恩尝试过所有看上去像“男人”做的事情,打架、纹身、吸烟、练拳.....然而这一切并没让父亲看得起他,相反对他越来越失望。后来父母又有了别的孩子,父亲渐渐将注意力从肖恩身上转移开。肖恩感觉父亲对他的管教越来越松懈,不再过问他晚上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也不再限制他的自由。应该感到轻松不是吗?可是肖恩却感到失落。他开始表现得更加反叛,做出一些更恶劣的事情。一开始他成功的吸引回了父亲的注意,但是渐渐地,父亲开始疲倦,甚至厌倦处理他制造的各种麻烦。父亲不再打骂他,偶尔嘲讽,大部分时间对他很冷漠。

    “他不是放弃你,他是害怕你。”母亲说。“你那时就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总是对我们怒气冲冲。你爸爸这辈子从来没有感觉过自己在谁面前有这么虚弱无力,你是唯一一个。他说你是他身上的一个漏洞,总让他泄气,他不知道怎么修补。”

    多年以后,肖恩明白了父亲当时的感受,因为他也成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男孩的父亲——他爱自己的儿子,但有时也讨厌他无理的态度;他想靠近儿子,却因为他的态度而不敢靠近。也许,因为爱得不到回应,才会用恶劣的言语和态度去表达受伤的感受吧?父亲当年是否也是样?

    可肖恩不希望儿子像他当年憎恨父亲一样憎恨自己,但他不知道怎样和这个充满敌意的小伙子相处。

    二、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对父母充满敌意

    父母总是很难与充满敌意的孩子相处。面对孩子挑衅的态度,父母最初可能会对他们进行惩罚、打骂、威胁,如果这些反应都没效果,父母会渐渐开始放弃或者屈服。如果亲子关系进行到这一步,常常可能听到父母说:“我简直不敢和他讲话,尝尝我还没说几句,他就冲进房间把门关上了。”或者“我就是好心提醒他,他就开始发火。”

    由于大脑情绪系统在青春期阶段的活跃度也超越了人生其他阶段,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对身边给他设置规则的成年人有一种“预设敌意”。即便成年人的行为言语本无恶意,孩子也会错误的解读自己获得的信息。

    这些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存在着一种“思维错误”。这种错误就是——相信自己在任何情境中都是受害者。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会将“伤害”自己的人看成敌人。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受害者,那么父母就是敌人;如果是学校的受害者,老师就是敌人。一个充满敌意的孩子会认为父母是敌人,老师针对他,上学是件很傻的事情。他们觉得没人能理解他们,除了玩在一起的同伴。某些孩子还会将想法升级,变成“我恨你,我就要和你对着干”。


    三、父亲,应该做“慈父”还是“严父”?

    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避免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敌意。孩子对父母的敌意是长期不良亲子互动的一种结果。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青春期的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时常责骂、惩罚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但是相反,如果母亲在家里扮演严母的角色,孩子却不一定会这样表现。

    传统家庭中,父亲通常扮演规则的维护者,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母亲可能不会直接惩罚孩子,会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如果父亲时常对孩子表现出敌意,拒绝孩子的需求,粗暴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对家人表现可能会更糟。如果家庭中只有母亲对孩子表现温和,这种效果会被父亲的粗暴、冷酷表现破坏掉。面对“严父”,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充满敌意,有些孩子是充满恐惧或者无法和父亲产生亲近感,所以父亲温和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比母亲温和对待孩子还要重要。

    温和的父母并不是“放任型父母“,或者是对孩子妥协的父母。父母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并且要表达出来。有时父母也会担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后激怒孩子,或者失去孩子的爱。如何避免冲突呢?


    父母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应该迅速退出和孩子的争论,甚至不要去和孩子讲道理。“讲道理”的父母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在掌控当下的环境,而我正在失去对环境的控制。而且,充满敌意的孩子只会相信他们自己的看法,父母越是强调自己的观点,他们越会将父母看成敌人,或者看成不理解他们的人(老师么这么做也会造成相似的效果)。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迅速从这场冲突中抽离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对孩子说:你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再谈。然后不再回应孩子的愤怒,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当然父母也不必担心自己观点和孩子观点相左会失去他们的爱。“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句话未必是真,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爱却一定不假,获得父母的爱是孩子本能的需求。但长期不良的亲子互动或心理问题,会让孩子会感受不到自己的渴望,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渴望。

    充满敌意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很可能非常矛盾,又爱又恨。当父母对他们和善的时候,他们对父母也是充满爱意的;当父母批评或者说教他们的时候,他们对父母产生很强的恨意。对父母又爱又恨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常态,其实成年人也会常常经历这种矛盾的心态。比如对待自伴侣,很多人爱着自己的伴侣,但也时常对他们很生气。将心比心,父母就能明白这些“愤怒的”青少年的心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做个“慈父”好还是“严父”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db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