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如何设计活动课

[读书]如何设计活动课

作者: 刘霞成都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10:14 被阅读0次

动起来的课不一定是好课,一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摘自:《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王春易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7.11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几个【不同学科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场景】

活动1:生物课堂上,学习“细胞的结构”。教师讲解,学生参与度不高,于是,教师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微观结构。

活动2: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做“对数函数”的练习题。教师发现学生对着枯燥的练习题昏昏欲睡,于是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分组答题,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扣5分,看哪个小组最后的得分高。

活动3:生物课堂上,学生兴高采烈地用各自准备的水果,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果酒。在果酒制作成功后,举行“品酒会”,邀请老师、同学来品酒、鉴酒。

活动4:语文课堂上,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围坐在一起,或大声争论,或窃窃私语,或放声大笑。教师穿梭其中,教室里非常热闹。以上四个课堂活动的场景,可以代表课堂活动的几种常见情况。活动1:将微观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活动2:通过开展游戏竞赛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动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4: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展开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几个场景,特别是活动1和活动3,正是生物课上的常见场景,但作者分析道:

(1)活动设计还局限于知识点的学习

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细胞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细胞的微观结构,对学生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有帮助。但活动的设计不能仅定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紧扣素养目标,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按照课程标准,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是帮助学生建构“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一重要概念。建构这一学科概念,需要创设具体的生命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生命现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反思和体验,从而领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各部分的分工协作”这一概念。此时再反观“制作细胞模型”这一活动,就会发现其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细胞的结构名称,记住相关的知识点,离学科概念的建构,离生命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活动2的设计也是如此。数学课程的学习,习题演练必不可少,本节课不论是学生主动做题,还是游戏化参与,课的本质没有改变,活动设计的目的还是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检测学生关于“对数函数”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度。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将习题演练与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建立关联,如何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落实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重新思考、重新设计。

(2)活动设计还不足以引发深度学习上述四个活动总体来说比较简单,综合性不强,挑战性也不高,还不足以引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不足以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和理解。活动1,用橡皮泥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这一活动的评价指标是“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因此,学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模型做完整,将各个结构准确呈现,认知还停留在“回忆”和“再现”的层次上。活动2,用分组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习题的练习,该活动的评价指标是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扣5分,看哪个小组最后得分高。评价指向的还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解题的技能和方法,还没有到达深度学习。活动3,学生制作果酒的活动,学生认为自己制作的果酒如果有酒味,就成功了。由于在活动中没有嵌入对更深入问题的探究,例如温度、糖度、酵母菌数量等因素对酿酒的影响,学生没有定量分析的指标,因此很难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活动4,学生围坐在一起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状态表明研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挑战性,他们还停留在对简单内容的讨论上,没有深入知识的应用层面,没有达到思维迁移和创造的层次。

  作者认为简单的活动承载不了素养导向的目标,建议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提升活动的质量。提出了如下策略:

1.借助知识深度理论,进行活动设计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了“知识深度”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指向教学活动和任务设计,强调需要设计的内容是学习的深度、学习过程的复杂程度,这正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所需要的。知识深度理论将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成四个等级,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思维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和任务(见表)。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活动和任务,也可以用这个工具评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是否处在较高的思维层级,是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是否能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2.设计活动如何指向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要先走出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走出为活动而活动的误区,进一步聚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重新思考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思考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后的真正用途,从知识的迁移应用出发,从用所学内容解释、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出发,重新定位、设计教学目标。

然后,根据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对复杂和综合的任务,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设计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任务,设计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和具有现实性的任务。这样的核心任务才与落实素养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学生在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中,会经历分析、判断、综合、评估、提问、争议、质疑、证明等一系列深度学习过程。不仅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使用,更有问题的解决、思维的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育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回到现实生活和真实问题情境,设计出具有综合性、挑战性和现实性的核心任务,才能承载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如何设计活动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kk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