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看到论坛上一个骇人的比喻:养娃就像养畜生,该打就打。
当时我简直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确实,当父母无需上岗证,所以各种父母都有。
但为了孩子更好地地成长,了解孩子的生长特性,确实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因为我家女儿现在小班,我对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就较为关注:
学龄前的儿童大多数时候都沉浸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以为“地球是围着我转的。”无论你如何努力避免让孩子吵闹,家长都要经受不少考验。当你觉得还在跟你较劲的时候,别和他硬碰硬,只要冲突双方中有一方退让,争斗就会立刻停止。一个巴掌拍不响呀。
孩子执拗地说“不,不,不”的时候,我也不较真,更多地是用倾听和转移她的注意力的方法。
-2-
育儿的路上,体罚没有用。
一 影响孩子的大脑功能和学习效果
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
体罚所引发的恐惧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
如果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愤怒或害怕的话,她就会提心吊胆,学习也戛然而止。很多研究表明,在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孩子往往都来自有问题的家庭。父母通常有暴力倾向或对孩子缺乏关爱,导致孩子为了自我保护而自然而然地与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到一起,甚至可能为了寻找家庭的温暖和弥补情感上的空虚而加入帮派团伙。
二 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兄弟姐妹呢?你的言行不一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如果孩子因为挨了打才听话,你所给他的教训就是“用拳头说话”。我敢跟你打赌,他会从你这里学会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组建了他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你是希望他用对话的方式还是用武力去解决他和配偶之间的矛盾呢?
不要对孩子动粗。他们需要的爱和鼓励,他们需要一个好榜样。
-3-
育儿的路上,奖励也没有用。
有些父母费劲心机想要操纵子女的行为,给与奖励变得很流行。
给孩子奖励小红花,各种新潮的玩具,甚至好好吃饭都奖励零花钱。
他们认为,如果奖励正确的行为,孩子就会继续合作下去。
但问题是,我们不断给与奖励,孩子会不断要求,奖励的载体会水涨船高。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要求。与我们希望孩子锐意进取,做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期盼背道而驰。
长期来看,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一 孩子会为了奖励/表扬而做事,但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做。孩子丧失内在的驱动力,他们会总是试图取悦别人或者获得外在的肯定。一旦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感受其自身价值)时,就会产生失败感。
二 奖励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操纵,也是一种惩罚。孩子不喜欢被操纵的感觉,这等于在提醒孩子,他需要你的评价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价值。当父母一定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才给予奖励的话,孩子会觉得你爱的是他的表现而不是他的个人,这种爱是附带条件的。
此外,孩子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奖励,否则就一无所获。偶尔没有得到表扬或奖励的孩子会感觉很挫败。在你要求他听话的时候,他也会想“你会用什么来奖励我”?
当你表示希望好好吃饭,他也会问“你要奖励我几块钱?”这种场景想想其实挺恐怖的。
-4-
既然体罚会让家长和孩子疏远,奖励也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成长,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正面管教强调的原则是和善而坚定,其核心是在设定的界限内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父母愿意花时间来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绝他们的话,孩子们会更愿意和父母亲近。当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就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地对待,并以身作则让孩子意识到怎样的行为时是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时,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
当家长肯花时间陪孩子,慢慢和孩子分享什么是耐心;
当孩子生气时,家长能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报以同情,倾听孩子生气的原因,教会孩子用深呼吸来调整;
当孩子和小朋友抢玩具时,能花时间引导孩子怎么样自己想办法才能和朋友开心地玩耍,并告诉孩子这就是合作及分享。
孩子从被倾听、被接纳、从自己处理问题的体验中获得能力感,并体验到人际关系的快乐,孩子才会拥有成长型的内在力量。
-5-
你知道什么是家长开启和善而坚定的第一步吗?
那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当你感受到压力和生气的时候,你的大脑盖子被打开了。
此时负责理性思维和情感处理的前额叶皮质根本没法工作,这个时候任何试图解决问题的动作都只会让情形更糟糕。
《关键沟通》里有个术语叫双核沟通,就是既要关注谈话内容,也要关注谈话氛围。
很多妈妈指责孩子某些行为不当,此时孩子已经生气地只想走开,妈妈却还不断地噼里啪啦,只盯着要孩子之前的不当行为,却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这样真的有效吗?还记得在南京某大桥上跳下的中学生吗?他妈妈就一直数落着他和同学打架的事情,孩子是完全没有感觉到妈妈的爱,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痛过才知道爱。
其实,孩子健康地生长,就已经是多大的幸福了呀。
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某件微乎其微的事上给孩子强加上我们当时的情绪和要求呢?
家长需要做的是自己做些事情让自己情绪平和下来。
当你自己感觉好了,你就能做地更好。
毕竟,家长是我们此生不可推卸的职责呀。
很多家长会无意中使用惩罚,惩罚之后又过度补偿,使用奖励。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只是我们不知道在某个场景下,除了生气,想不出其他的方法。
方法一直都有,只是我们愿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尝试。
没有什么方法是立竿见影,也不是哪种方法是适用所有孩子的,有时候新方法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看起来更糟。
一旦我们明确了自己育儿的长期目标,我们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
育儿路上,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可以花时间和精力来靠近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