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一点浅见

作者: 易莲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5:06 被阅读0次

    从未写过关于网络热点的文章,因为知道自己的认知有限,而网上很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无法确定,觉得自己若在无法全面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就轻易作评有些不妥。

    但今天我却想从“方方日记英德版预售”说说自己对写作的一点浅见。

    我既非方方的粉丝,也非她的黑子,此前对她了解不多,只是觉得她的小说《万箭穿心》对人性刻画得很好。疫情期间我曾看过两篇方方日记,但感觉一般,就没再看了。前一阵,也看过“一个高中生给方方的信”,当时我觉得:如果将方方日记仅仅看作“一个武汉居民在封城抗疫期间的个人日记”的话,倒也没什么,她只是写了自己个人视角的一些内容,其中有些部分有点自以为是而已。而方方也曾在微博上说这个日记不会出版。

    但是,在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上下倍感欣慰的这一天,亚马逊挂出了方方日记的英文版预售,取名《武汉日记》,并在封面注明“:来自源头震中的报道”。介绍是:“《武汉日记》融合了怪诞与反乌托邦,深刻与平凡,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非凡记录,也是对一个威权国家中监禁生活的独特审视。”同一天,德文预售版面世,封面是红底、黄字、黑口罩。报道一出,社会各界纷纷表达不满,就连原本支持方方的很多粉丝包括武汉本地粉丝也都气愤得地在其微博下留言质问方方。

    如果说最初我们还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而现在,在我们亲历了全国齐心协力抗疫七十多天之后,在疫情全球性爆发,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多个城市也因新冠病毒不得不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下,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为逃避自己政府的责任而纷纷向中国甩锅的情形下,在世卫组织宣布疫情起源地还不明确,而全球疫情结束也还需要时间,就连我们中国的抗疫工作也还在持续进行的情况下,面对一场百年未遇的疫情,作为一位有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是否应该等到这个事件结束之后,再去出版一个完整的、经过深入调查、思考和沉淀后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在二月底三月初就授权匆匆出版、并定于8月18日上市?

    为了避免自己可能对方方的误解,我在写下这篇文字前花大量时间去阅读了方方的微博,一直向前翻阅到2019年9月,读了包括方方日记和微博里记录的其他内容。 我个人认为:从文学性来看,方方日记不如她从前的作品,甚至不如疫情期间一些普通的自媒体或亲历者所发的文字;从思想性来看,为批评而批评使得其中一些见解不够理性、中正;从记实性来看,方方日记里没有第一手资料,算不得客观记录真实,除了对自己的生活描写是真实的,对于疫情的部分几乎都是“医生朋友讲”以及来源于网络的信息,连她自己都说:“这是我在疫情中的一份个人记录,属于纯粹的个人记忆…它的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完成约稿,以方便写文章而做的记录”。既然如此,为何要拿这样一份半成品去出版呢?即便要出版,既然是个人的记录,为何在美、德出版不叫“方方日记” ,而要取名《武汉日记》呢?

    我不想谈自己并不了解的国外出版的速度,我也不想以对人苛求完美的态度谈方方微博里有些内容的自相矛盾之处,我只想说:从写作的角度,我不赞同方方这么做。日记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继续写下去,但出版的作品应该慎重对待,严谨负责。

    有人写作,是为了记录生活;有人写作,是为了化解情绪或厘清自己;有人写作是为了提升自己;有人写作,是为了影响他人。无论凡人作者或是知名作家,愿每个人都记得自己写作的初衷,愿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的一点浅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av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