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 这场辩白,没有胜利者

作者: 丁小姐的出口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8:49 被阅读16次

    我怕过几天,我会忘记那种凝视、那种平静到极致的感觉,电影也会下架,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么一切就少了点意义。

    而她们,就不能被你们看到。

    图片来自网络

    我去看了《二十二》,坐在最后一排。

    2014年冬天的山西,一位老人的葬礼,棺材埋进地下,盖上厚重的土,立一座矮小的坟。目之所及,大雪茫茫。

    这是电影的开头,是郭柯的《二十二》与时间的奔跑。

    这是一部有些人称之为很“无聊”的片子,拍摄地大多在农村,影片剪辑、镜头的切入、转换都极其普通,没有旁白,没有BGM,有的只是不多的叙述和大段大段的空镜头,漫无目的地展示着刺眼的阳光、矮小的平房,还有那山沟沟里的田,山沟沟里的天。

    她们淡淡地叙述,偶尔哽咽地说不出话。实在没法拍摄下去,就干脆将镜头对着破败的房屋,对着狭窄的巷子,对着突然飘来的雨,突然飞走的鸟。

    没有想象中的控诉和声嘶力竭,没有叫嚣着铭记历史国仇家恨,只有意料之外的平静与真实,她们正在老去,已经到了说不清话的年纪。

    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一点,又太不记得一点,我不说了,不想说了,说了不舒服。”

    她们,是中国幸存的最后几位慰安妇。


    在1932年到1945年间,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的中国女性,人数至少有20万。

    而这二十万的数字,在不断地减少,到2014年,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只剩下了22位,而电影《二十二》上映之时,只剩下了8位。

    《二十二》选在8月14日安静地上映。这一天,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排片很少,上座率很高。

    很幸运的是,我看到了,我也想请你们去看看。

    看看即将被追溯至零的历史,看看即将被遗忘的她们。

    图片来自网络

    她在床上躺着,前方的老旧电视机里放着86版的《西游记》;她在门口呆坐着,望着旁边几个孙儿的嬉戏,偶尔接下小孩给她的吃食,微微笑着,好像一用力,那副骨瘦如柴的身子,便散了架去;她在养老院的门前坐着,中午有人来送饭,吃了饭,挪回去睡会觉,再来门口坐着…

    这种平常到有些无聊的场景,不太符合很多人对于“慰安妇”这个意象的期待。

    “抗日”、“受害者”、“历史”…如此铭感性话题电影的诞生本身便赋予了“必须深刻”的重任,大多数人渴望各种戏剧化细节化的经历,渴望边说边痛哭流涕的惨痛过往。

    观众想看到的,是鲜血淋漓的控诉,是痛哭流涕之下的悲惨,是“李爱连一边哭,一边说起70多年前,日本人把她抓去后,饿了三天三夜,丢给她一把大葱,18岁的她一连吃了8根,把自己的胃吃坏了”。

    这些,影片中都没有。

    就连《二十二》的剪辑师也说道,“这种素材很难打动我”。

    影片中是出乎意料外的平静。

    郭柯在新京报对其的采访中说道:大悲无泪,很多东西真正到极致,是平静的。

    你看水很深的地方,表面平静,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图片来自网络

    拍摄韦绍兰老人那天,有杂志记者采访。

    她小小的身子陷在椅子里,端着碗,扒两口饭,缓慢咀嚼着,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又看看镜头,埋下头扒饭,两位记者连忙摁下无数次快门。

    1944年,她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被日军抓了去,折磨了几个月。拼死跑回来后,女儿因残忍的折磨最终离世,更难过的是,她怀了日本人的孩子。

    她想过自杀,被家人拦下。

    此后,她一直和她的日本儿子罗善学生活在一起,一转眼就是几十年。

    因为身份原因,没有人愿意嫁进家来,好几次即使姑娘同意,也被对方家长坚决反对。

    “嫁什么人不好,嫁日本人?”

    他一生未娶,和母亲一起生活,做饭,烧水,照顾母亲。每三个月去领90块钱的低保,买最便宜的白菜。

    图片来自网络

    镜头转至湖北孝感,一口湖北方言,顿时让我倍感亲切。毛银梅老人是韩国人,被日军骗来中国,送进汉口日军慰安所,趁乱逃脱至孝感,因爱戴毛主席改名为毛银梅,从此留在了中国,嫁了人,收养了一个女儿。

    韩国人也曾试图将其接回韩国,但老人拒绝了他们,她说现在回到韩国也没有亲人了,在中国,女儿待她很好,她要留在中国。

    她爱唱山歌,还记得阿里郎和桔梗谣的韩文歌词。

    她回忆她逃难时跟母亲分别的那一幕,她没赶上火车,母亲跟她的妹妹在火车上,火车开走了,她就在下面追。说到这儿的时候,她用手抹了抹眼泪。

    日本留学生米田麻衣是一位志愿者,在海南和受害老人接触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她告诉导演,王玉开阿婆的家人有一次拿了一张日本军官的照片给老人看,照片上的人80多岁,很老了。

    阿婆看那个照片,她没有哭,没有生气,她笑了。

    “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也没有了。”

    图片来自网络

    看电影的时候,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间想起老家的场景,和几年前过世的老太太。

    和电影里老人的日常很相似,一样是搬着板凳坐在门口发呆或张望,中午吃了饭,便挪回去睡会觉,下午再坐在门口,有烟就抽几口,没烟就不抽。说起高兴事,那满脸褶皱都会被笑容晕染,牙齿掉得差不多了,却也在看到后辈小孩乱跑时,塞给他手里的糖。

    对于那些已经快要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来说,曾经的耻辱,伤痛,并不是全部生活的意义,她们有着和所有老人相似的日常,喂喂鸡,打打水,生火做饭,逗小孩笑。我们谁也没资格去揭开她们的伤疤,谁也没资格去细究当年的悲惨。

    “你自己的奶奶说起伤心事,不想说了,你还会继续追问下去么?”

    那太残忍了。


    “慰安妇”只是引用而来的一个说法,其实,应该说她们是抗战时期被强迫去当慰安妇的女人们。

    她们有血有肉,有坚强有傲骨,她们在这极度不友好的世界努力活下去,也许她们无法击退生老病死,但她们亲手抵抗过人生苦难,她们的名字值得被铭记。

    我想着若干年后,我们该怎么向后代解释着这些历史,该怎么向他们解释“慰安妇”这个词的存在,现在的00后甚至10后,又是否能懂得,那些老人们的深情凝视。

    希望大家都去电影院看看《二十二》,在那些名字还未加上白框之前。

    就像一场温柔的告别仪式。

    因为,8终会变成0。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电影《二十二》、花絮、片尾曲截图

    微博@纪录电影二十二、@郭柯35mm

    以及导演郭柯的采访报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二 | 这场辩白,没有胜利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ie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