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篇日记,雷打不动
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晴(天气晴朗)
这个事情你说不写一下吧,TM想想就来气呀一一
这世界是怎么啦,这个人们是怎么啦,哥儿们无非是迫于生计才背井离乡出外打工,怎么一出去就发现自已回不来了?
我招谁惹谁了,又没违法又没犯罪又没伤天害理,怎么就一出村进城打工,然后就发现自已出门容易回家难哩?
从省城到村里也就短短的不到一百公里,五十来块钱的火车票,怎么就会回家艰难,视逢年过节为畏途?
事情要从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一个道德观察节目内容说起。故事的猪脚是一个90后帅小伙,一米八几滴个头,长得相貌堂堂(形象特征很占优势),然后涅,就比较衰了,初中毕业,在省城打工干滴是煲(保)安,一个月实在也挣不了几个钱。还有一点,他也是我们广东老乡(这个有点蒙羞,但是也说明具有普遍性,所以感同身受)。
帅小伙初中毕业在家就业无着,只能去省城打工,但受学历、技能等因素限制,在省城也就只能找到个做流水线的厂工,或者保安之类的底层工作,这也很正常,大部分人差不多都是这种境遇(正常人用膝盖骨都能想得到)。可是,问题来了,怎么帅小伙大大方方出去了,要回个家却变得无比困难了涅?路费太贵,交通不便利,假期太紧张,习惯了大城市小地方呆不惯,嫌父母老土有代沟,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托词借囗,归根结底还在于双方对彼此的过高角色预期。
进城打工,出外捞世界,说到底都是人们对现状不满或迫于现实压力而做出的选择。其趋势走线呈从低处流向高处。比如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但是,在北上广琛这样的大流量洼地级城市里,又伴随着激烈的人才竞争,机遇只能照顾到极少数人群,大部分人只能沉积在社会底层,分享不到太多的时代红利。其实大多数人在外打工多年,他们的最终收益也未必会比在农村或小城镇能优越多少(注意,我说的是一个长期角度来比量的,肯定会有很多人要吐嘈)。
外面的花花世界很精彩,充满了无限暇想与期待。尤其是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更是把小孩出外打工当成了改变家族命运的救命稻草,寄于了厚重的殷切期望。
君不见村头送行,爹娘对儿女殷殷嘱咐:儿子呀,你给老子记好了出外挣不着钱别回来。
君不见车站挥泪,儿女对父母指天盟誓:爹呀娘呀,你们就放心吧,儿子我不在外面混出个人样来绝不回来见二老。
这就好比是一把双向的门锁把人锁在家乡的内外。而要打开这把锁的唯一钥匙,也只能是你要在外面混出个人样来。
这把钥匙无疑是金光闪闪的一一村里人也为迎接这把金钥匙做好了充份的准备。故事中帅小伙实在忍不住思乡的心情,在春节里偷开了写字楼业主的保时捷豪车,一身西装领带妆扮成总经理级的成功人士,衣锦还乡。村里乡亲对他百般称赞恭维,风光无限。还有亲戚为他牵线搭媒,介绍了个邻村心气眼光极高的美眉给他相亲,被他婉言拒绝,赢得满堂喝彩。可是,终究纸包不住火,帅小伙因为大年初七的一起交通事故,装逼的假戏穿梆了,据介绍他前后为此事出了四万多块钱,几年打工积蓄耗之一空,还被拘留了十五天。
五色迷目,妖冶乱心。
外面的世界是个大染缸,进去容易,但不要迷失。出外捞世界更是要量力而行,发现自已的能力范围,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为人父为人母为人乡亲,也要端正心态,不要偏面地对儿女寄于不切实际的高角色预期,毕竟受代际传递的局限,你们自已劳苦半生也就是做到了满足温饱,就别奢望儿女出个门打个工就能封候拜相,达官显贵。还有那些张二狗们(在煤窑、房地产包工头上侥幸赚到点狗死钱的土鳖)也少在人前装阔,刺激乡亲们脆弱的势利神经,你们的好日子也没几天崩头了。
返璞归真,回到真实自我,才能踩到那个势,收割属于你的时代红利。
虔诚的心一一一 END 一一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