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冰雪译文】
孔子说:“觚[gū]这种酒器已经不再是觚了,还怎么称之为觚呢!还怎么称之为觚呢!”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觚不觚!《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5》
觚是古式行礼所用的酒器。《论语稽求篇》说:“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者,其义寡也。”此器名为觚,取其“寡少”的意思,意思是让你别多喝、别贪杯!别酩酊大醉!!别贪饮误事出丑传为笑谈!!!当时的容器本来设计的上圆下方,腹部有棱角细窄;然而,当时的人沉湎于酒,特意加大容量,改棱角为圆弧,事实上也就装的酒就多了。于是戒人少饮之义没有了,变成名不副实,就所谓真的“觚不觚”了。
由此孔子千年一叹感慨系之。他自己其实颇为自律的,论语中有说夫子从不为酒困。贪饮之人酒醉难戒,饮不知节,酒厚乱德,自古所患,失礼更是常事,所以何谈守仁尊德?!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程子的意思是连一个酒杯这样的容器都变形了不诚于中,何谈形于上的道统思想,应该早就不再具备诚不我欺的观念了。
既然“觚不觚”,那“礼不礼”还会远吗?物欲膨胀,人心不古,路怒打架、公交拚死,岂不哀哉!是时候该重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美德的精神力量了。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觚不觚!《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5》“是另一种力量,如今被困在你身体的樊篱,
还记得自己,曾经是自由的风”。
而这一切,仅需要从重读朱子《四书集注》经典开始,哪怕每天懂得一句做到一句。致良知,知行合一,你欲仁,斯仁已至矣!“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由一求之,所谓得一而君(群)毕者,此之谓也”。凡人和圣人无异,请以一贯之,Just do it now!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觚不觚!《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5》【附录文献参考】
毛奇龄曰:今饮常不寡,而仍称曰觚,名实乖矣。
陈祥道曰:有觚之实,然后有觚之名;有觚之名,而无觚之实,则觚不觚矣,尚得谓之觚哉?讥其有名无实者也。孔子之时,实不称名者多矣,故其叹如此。
皇侃曰:“觚不觚”,言不知礼也;“觚哉觚哉”,言用觚之失道也。
何晏曰: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论语正义》曰:政者,正也。其身不正,如正人何?政不得成,犹强名之。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名不副实)
李炳南曰:圣人此言,中正和平,如《诗》之温厚。凡是不守本分者,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皆可比之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张栻曰:有是物,必有是则;苟失其则,实已非矣。凡言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皆以失其则故也。至于人生于天地之中,其所以名为人者,以天之降衷善无不备也;失其所以为人之道,则虽名为人也,而实何如哉?圣人重叹于觚意,盖深远矣。
范氏曰:人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
《丹铅录》曰:古人制器尚象,以一觚言之,上圆象天,下方像地,且取其置顿之安稳焉。春秋之世,已有破觚为圆者。孔子于献酬之际,见而叹之,其事虽小而轻变古制,已有秦人开阡陌、废井田、焚诗书、尚法律之渐矣。
钱穆曰:饩羊之论,所以存名;觚哉之叹,所以惜实。其为忧世则一。
云门隐者按:觚之破棱为圆,失其饮酒寡少之本义矣,而犹强名之为觚,则有名无实也。由此推之,而有失礼、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也。器虽小,而人心之彰显大也。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觚不觚!《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5》
会须一饮三百杯 觚不觚!《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5》
【本章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义疏》《论语集注》《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说》《论语稽求篇》《论语集释》《论语全解》《四书改错》《三礼图》《诗说》《丹铅录》《韩诗外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