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圣贤书友会
《论语•雍也篇》|| 名实不符

《论语•雍也篇》|| 名实不符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21:38 被阅读0次

6.25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译意: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还叫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觚是古时的一种上圆下方的酒器,能盛两升酒,下面方的位置是实的,只有上面的部分装酒。如此不能装太多酒,也是对饮乐的一种节制。到了春秋时期,这种酒器为了多装酒,改成了中空的圆型,但名字没有改动,还是叫做觚。

孔子有感而发,认为既然已经改变了形状,已经名不副实了,怎么还能叫做觚呢?其实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不满,认为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状况实在是不能容忍的。

在孔子的理念中周礼是完美的,社会应该遵照周礼的礼仪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此才是完美的状态。但当时社会混乱,国君被臣子胁迫,臣子比国君还要有范,田地荒芜,战乱纷起。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呈现名不副实的状态,社会怎么会稳定,怎么会有长足的发展呢?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借觚的形状反映社会的一种知己象,以物言情,希望人们能各守本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相应的要求,为人子为人父,上司下属同仁,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表现与看法。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管理,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制约下形成了一个好的正向的循环,坚持一定的原则,做正确的符合原则的事,管好自己的基础上带动周边的人。

面对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言行一致,站在那个角色就做那个角色该做的事,在单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孩子面前尽好家长的职责,在父母面前做到忠孝,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所颂扬传承的。

“人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制约与规范,才会使社会有发展的空间与可能。往大了说,就是国家机器与规范制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其实单就器具的形状来说,变化才是正常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上章还在说变则通,通则达,孔子也不是死板的夫子,不过是对当时混乱现状的失望而有感而发借物抒怀而已。

相关文章

  • 《论语•雍也篇》|| 名实不符

    6.25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译意: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还叫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觚是古...

  • 《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

  • 《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

  • 论语·雍也篇

    6.1.子曰:“雍[1] 也可使南面[2] 。” 译文: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做一方长官。” 6.2.仲弓问子...

  • 论语(雍也篇)

    雍也13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释义:孔子说:“孟之反...

  • 《论语》雍也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先恭诵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论语·雍也篇》的学习。本篇和上一篇《公冶长》内容基本一致,...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先恭诵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 《论语·雍也篇》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的最后一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雍也篇》|| 名实不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yt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