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希望什么样的马云吗?马云能成为那个个性、圈子与期许边界处理得甚好的中国商界领袖吗?
当马云开始论述某一观念时,你大可认为这种观念火候已到,或市场化契机已现,或可以大举入场。以这样的开篇来阐述一个宏大命题,虽显得有些轻微,却也不失其所。毕竟,这是另一个大时代来临的重大时刻。
27日中国科技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跨学科盛会——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杭州落幕。在这次盛会开幕式上,马云面对5000余位科技工作者侃侃而谈。马云将企业家如何和科学家结合,看作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他说:
过去一百年,正因为企业家和科学家两个群体的崛起,才让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学中的科学家,科学家是研究领域的企业家。科学家如果没有企业家便是市场经济中的瞎子,而企业家离开科学家则是瘸子。
科学家懂得如何正确地做事,企业家了解如何高效有结果地做事,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敏锐,企业家必须有科学家的严谨。
继混进演艺圈、书画圈、妇女圈、公益圈、校长圈、全球政治圈、联合国之后,马云开始往科学家的圈子里进了,这是时代大背景下马云对时代和国家对核心科技关切的回应,也是他对未来阿里系产业体系的布局和提前交待。
与曾几何时与不明不白的气功大师王林、演艺明星赵薇或李连杰、艺术家艾未来或曾梵志乃至团团伙伙的泰山会等混在一起相比,此时的马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正而八经。这里的正而八经是对马云的褒扬,而非贬损,这也将是决定马云与商业前辈柳传志分野的重大时刻。
2017年10月,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致力网罗全球顶尖科学家,准备用3年时间投入超过1000亿元,面向智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研究领域,展开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的创新研究。
为展开这一研究,达摩院在总部杭州之外在中国北京、美国圣马特奥和贝尔维尤、莫斯科、新加坡、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设立六大实验室,这是阿里2008年9月邀请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坚加盟担任首席架构师之后,阿里对科技认识的另一次洗心革面。
在BAT中,就AI的认识,相较百度李彦宏,马云稍显后知后觉。2013年李彦宏开始押宝AI。2014年1月,百度推出少帅计划,面向全球招募9名30岁以下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精英,年薪百万元起步。
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顾嘉唯、前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的负责人林元庆、前微软机器人项目组倪凯、师从机器学习专家Alex Smola的李沐等先后加入百度。
随后,百度研究院下设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与AR实验室四大实验室开始运转,但不幸的是,少帅计划加盟而来的人,大多离开了。中国互联网圈有两个老好人,一个是搜索张朝阳,一个是百度李彦宏。对李彦宏来说,做老好人的一个代价就是百度流血不止。
无论如何,百度仍是中国AI领域的头牌,但相较而言,阿里的达摩院就是豪华版的百度少帅计划,其涵盖领域远不止AI。不得不说,马云来得不早不晚,并有后发制人之势。中国是在2012年开始进入科技企业家时代的,以今日头条、依图、旷视、柔宇、优必选、云知声等企业的创立为标志。在中美贸易摩擦前后的大背景下,马云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出手,既收割市场,又推助了新境界的开创,是匹配在中国商界地位的。
柳传志虽贵为商业领袖,却饱受争议。他在中国企业界的商业地位是在1995-1999年间驱逐科学家倪光南而逐渐成全的,但也正是倪柳之争,成为柳传志饱受争议的起点。虽然柳传志掌握着远比倪光南更大的话语权,但真理似乎从未完全倒向柳传志一边。以今日联想集团所面对的困顿而视之,联想与华为乃至海尔的分野之处,早在23年前既已注定。无论柳传志主观愿意如何,这会是柳传志墓志铭上的一个槽点。
简而言之,倪柳之争是企业家和科学家经纬分明之争,是企业家试图让科学家听命之争,是长远与短视之争,是市场凌驾于技术之争。柳传志只是强化了这种意志,并通过其人脉、话语权放大了这种意志在于中关村乃至中国科技产业界的影响,这种影响遗误了一个时代。
很多当事人推助了这种影响。时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的意见甚至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他认为,“柳传志,在二选一的时候,我只能选他。倪光南是个不错的科学家,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远远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
当马云靠向科学家时,这是观察马云与柳传志的分野之处。马云有“外星人”之称,其对产业火候的把控少有人及,其对科学家时代的全情拥抱与呼唤,将再次将马云置于腾云驾雾的地位,也必将掀起科学家与企业家有机结合,或者说科技企业家时代的来临。
如今,马云已然披挂上阵,他左手牵手科学家,右手扶贫。在政治正确性上,马云与恒大许家印差了不只一个身段。投资足球,组建专门团队扶贫,在未来10年投入千亿元与中科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力促科研成果转化,让许家印几乎成为当下中国商界另一个风向标式人物。
除低调的任正非外,马云与柳传志、张瑞敏、许家印都有不错的交集。在圈子文化上,马云半个身子都投射出柳传志的影子。在管理及哲学上,马云崇敬张瑞敏。马云曾投资足球,可视为搭许家印船的心迹流露。如今,马云执掌的中企俱乐部也出现许家印的身影。
华为曾“左手打微软的伞,右手打思科的伞”,马云也是左手打柳传志的伞,右手打许家印的伞。一个代表了江、胡时代的政治正确性,一个代表当下的政治正确性。如果说10年前柳传志是中国商业的风向标,那么当下许家印堪称另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几年下来,如今马云与两者相比,越来越有半斤八两之势。
到了马云这个份上,是需要考虑身后口碑与荣誉的时候了。中国商业是有主脉的,徽商胡雪岩及苏商盛宣怀,虽盛极一时,却身后落寞而无皈依者。盛宣怀亦官亦商,既是商业的极大成者,也是晚清公益与商业组织的肇始者,又如何呢?相反,低调如荣毅仁父亲荣德生者,在商业之外,在城市区域自治上承接状元实业家张謇之依钵,延传了商业正统。以下观之,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创业群体和商业领袖中,如果有人不幸落魄,谁最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物呢?
未来,马云会是哪个商业脉络上的继承者?他又要或能将中国商业的航向引向何方?他的身后会站着哪些擎起他手中大旗的未来商业领袖?那些走在创投路上的勇士们,未来谁能既打马云的伞,又打马化腾的伞?他们会怎么用脚股票,这将直接决定中国商业主脉的走向。
尽管联想在1999年取代四通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但早在1995年,前四通副总裁、后华为副总裁李玉琢既以其逻辑体系就做出判断,接过四通大旗的是华为而非联想。
四通及其总裁段永基是中国企业界最早的带头大哥。李玉琢,1948年生,比段永基小两岁,比华正非小四岁。1995年8月,他离开四通初到华为时,任正非要李玉琢引见与段永基在深圳八卦四路香港美食城见过一次面。
段永基问华为的股份构成,任正非介绍,主要是内部骨干员工持股。段永基问,那你本人占多少股份,高层一共占多少股份?任正非说,自己占的股份微乎其微,不足1%。高层加起来3%的样子。
段永基问,那你有没有考虑到,有一天其他员工可能联合起来将你们赶走?
任正非答:“就现在的情况看,还不可能,因为这个企业还在艰难的发展中,他们还需要我。如果有一天他们不需要我了,联合起来推翻我,说明企业成熟了,我认为是好事。”
在李玉琢看来,股权是困扰四通多年的难题。四通1993年匆忙在香港上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产权的人格化问题,尤其企业人的动力问题。“那一刻,我感觉到,境界已然分明。代表民营企业新体制、新做法的华为,正在接过四通头顶飘扬了十年的旗帜。”
李玉琢陷入了股改万灵的窠臼,真正让华为崛起的因素,比股改更重要的是任正非的格局、远见和胸襟,但真正在对标学习对象上,华为与四通是相通的,华为从一开始就锁定IBM作为通向世界级企业道路上的学习榜样和战略合作伙伴,而相当长时间内,联想与海尔所以深陷外界指责的漩涡,皆因他们不约而同将对标学习目标瞄向通用,并且开始多元化扩张之旅。
四通创始人万润南有志将四通打造为中国IBM。IBM迄今仍是世界上年度专利获批量最大的企业,并连续称霸25年。万润南不识时务,因1989年动乱而逃亡海外,但他对科技的情结还是值得称道的。他的继承者段永基,正是泰山会的源起人和元老人物。2008年在一片非议甚至被双轨的传言中,段永基平安落地,从此江湖再无关于段永基的风声。
段永基曾野心勃勃地说,四通绝不只是昨夜星辰,也绝不会成为流星化作的陨石,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连一向推崇他的万润南也指责他说,段“把四通的家业败得一塌糊涂”。万甚至宿命地承认有人的说法,段的名字就注定要断送四通的永恒基业。
当联想柳传志接过泰山会的衣钵时,华为接过的却是四通对科技的崇拜和神韵,这是华为与联想的分野之处。
过去20多年,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王石扮演了中国商界领袖的角色。王石已然从其创始的企业万科滑落,未来他在历史上对标的人物会是晚清上海商界里的香山人郑观应吗?柳传志早已从产业领域金盆洗手,在投资领域再造了一个联想,稍有遗撼的是,毁誉差半。
张瑞敏对商业趋势饱有敏感,其商业逻辑具有历史穿透力,以其无恒产而有恒心的心境,可对海尔集团未来的产业延展高看一眼。任正非宝刀不老,时代愈日发展愈日显出其思想的光芒,华为仍一如继往地行进在时代和商业的主航道上。
华为既是任正非的华为,也是华为人的华为。张瑞敏所执掌的海尔集团仍是集体企业。联想集团虽改制了,却迷失在产业大潮中。在三位创始人中,柳传志大概率是身价最高的,却也是迄今为止最短视的。所以,体制是问题,但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人的觉悟与定性,才是最摄人气魄的根本问题。过于强调体制的价值观,一定是存在缺陷的。
任正非是这个大时代永不褪色的旗手。在社会新气象之下,中国也需要新的接棒和匹配这个时代的商界领袖,马云、马化腾、雷军、刘强东、程维、张一鸣、王兴等都或是理想或未来理想人物。双马之外,刘强东值得期待。程维颇有帅才之风,但在师承何方上,未来他或会面临与马云一样的局面。你叫了张三再改口叫李四,或是一件混沌的事情。
马云作为商界领袖具有诸多的优势,但要害在于,他的心思过于活络,所混的圈子过多而显杂乱。虽然他在商业领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但体现在社会或时代非商业的价值感上,却不尽鲜明。马云身上有混沌的一面,这或是其大成者的迹象,却也因失之左顾右盼,而难免在其身上集合或者说纠结着左与右、黑与白博弈的痕迹,这会成外界观察马云的阻碍。
不过,马云确也在进化。从一开始骨子里挥之不去的胡雪岩情结(下场凄惨),到把地主打死农民就有饭吃了,再到要介入打赢脱贫攻坚之战,马云的思想脉络发生了由负向正的变化,马云这是从泰山会探出半个身子的姿态吗?
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经过不断与社会这个大气层摩擦,马云愈来愈有意识与社会问题、与时代关切契合,这或是马云同时代同频、与国同气的重大体现。未来他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一个指标就足以说明问题,那就是他的团伙性在此间体现多少,是否有朝一日会与柳传志一样大爆发?
在马云与商界前辈柳传志分野之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中美分野之处,马云如何自处与他处,尤为人关注。马云属于全球,身价在整个宇宙,但马云当心有祖国,心系祖国。社会需要纯粹无瑕一些的马云,需要脱离团团伙伙的马云,需要融入吃瓜群众与时代的马云,这或是时代的召唤。
马云能成为那个为时代所召唤或寄托的马云吗?马云在演讲中最多的动作,或就是竖大拇指或打OK手势,未来他能OK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