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上班时间。从今天开始,孩子们要开始午睡了。
原来每周一的例会也调整到了今天中午时间召开。
会议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看了一个关于老师的纪录片;二是总结了期中考试的情况;三是强调了本周工作的重点。
那个关于老师的纪录片是以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的口吻来演绎的。主要说了这位年轻的老师毕业后回到当年自己的小学工作,在当年自己的小学老师的指引下,对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付出爱心,耐心,努力引导,让他走出了自闭的世界,慢慢融入同学之中,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在得知老师要离开的消息,将自己画的画送给老师。
纪录片中的老师是努力的,上进的,也是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但其实身边的老师们所作所为有很多超出了纪录片中老师的付出。看了纪录片,我们为片中孩子的成长而感动,其实更多的是为老师无形的,真诚的付出而感动!片中演的老师是我们身边绝大部分老师的缩影而已!
也许领导是在用这个纪录片激励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可现实是领导缺乏的是一双慧眼,看不到老师们的付出和工作热情,眼里的管理只是哪个老师迟到早退,哪个班级卫生不好,哪部分老师没有按照领导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哪怕他们的要求有失偏颇,事情的全过程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哎,有点工作热情也被打击得一无是处了!
例如:那天布置开家长会,要求所有老师要在家长会上讲话。领导检查的时候是1:50,结果有几个班级的任课老师在办公室暂时没有去教室,就被通报批评没有在班级。而事实是所有的老师都到班级讲话了,只是因为班主任讲的时候任课老师没有进去,班主任讲完后其实都上去讲了自己学科该注意的问题。
检查结果通报后,某班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去找领导说明她们班的任课老师都去开过家长会,领导一句“不关你的事儿,你别管!”给打发回来了!
难道检查的目的不是督促所有老师都要跟家长见面而是为了看看哪位老师没有听领导的安排,显示自己的权威说一不二?教育孩子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工程,孩子和老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老师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而老师也各有自己的特点,难道对同一工作的要求就不可以让老师们灵活执行,必须一刀切,必须听话才算是好老师?那老师和孩子岂不是都要变成木偶?真不知道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想问:新形势下,我们到底该怎样做老师?
每一个老师都曾经年轻过,每一个在一线奋斗的老师都向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同事孩子的认可,相信很多老师也是有工作热情的,也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但是,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常常要一边承受着家长的不理解,孩子的不懂事,一边还要承受着来自学校的压力和不公正对待,工作热情在一点点地被消磨殆尽!
常常感觉到很迷茫,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只能默默付出,不能发声的木偶式老师才是与时俱进吗?
会上,领导还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不做老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就真的如领导所说的什么也做不了了吗?
也许是还没有被逼到绝路吧?当我们真的厌倦了这份职业,也许总会有办法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