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阅读‖追风筝的人
【作者】:馮菇凉
【评文者】:孤微醺西柚
书中的“风筝”是一个集合体,我的观点可能与选文作者有些许不同,在我看来“风筝”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多种价值追求,当然不仅仅是阿米尔和哈桑。时代背景和故事角色就不再叙述,主要就是价值涵义的引申。
少年时期的阿米尔为父亲的认同去参加比赛,当哈桑拿回风筝遭遇暴行时,阿米尔怯懦而视若无睹,不敢施加援手。由于愧疚等复杂心理,阿米尔设计栽赃哈桑后,一家又因为战乱离开阿富汗。选文有一段“文章的风筝象征了正直善良与勇敢”,我个人认为不够全面。当然,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莎士比亚,少年时期的风筝有这些正直善良以及勇敢,但我在风筝剪断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那背后隐藏的自私,懦弱和背叛的含义。
当回到故乡的阿米尔从恩师那得知真相后的对索拉博的营救,最后算是差强人意的结局。其实,我们一生都在找回自己,找回儿时那种难得可贵的品质,其实放飞风筝,收回风筝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人生有太多的机会去放“风筝”,难免会遭遇强风吹拂,也可能一次次放线高飞中迷失。可我觉得最可贵的是能克服困难捡回“风筝”,它可以是勇气,正直,善良,忠诚和担当,它也可以是自私,懦弱,背叛等罪恶后的救赎,我们期望什么呢?
《论语》有“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很难做到以上种种,但我想我们最终是想保留儿时的那种赤子之心吧,犯过错,迷途知返后“求简”,收放自如,难矣!以圣人之道印证自身,追回断线的“风筝”吧!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