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侠者以剑行侠义,英雄以剑平天下,诗人以剑寓胸怀。
龙泉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
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盤卧,是名“龙渊”。
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写的就是龙泉剑,诗人借写锤炼精湛的古剑却遭闲置的命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也比喻当时被埋没的人才。
该诗言辞慷慨,豪情纵横,有如金石之音激荡,黄钟大吕轰响。
李商隐在其诗《风雨》中的名句“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所指的宝剑篇即是郭震的《古剑篇》。
我们今天聊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
郭震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乃是唐代宰相郭爱,郭家乃至北方望族,太原郭氏。
要说郭振那可是位猛人,他是平定边疆的大将,还是万人之上的宰相,被封为代国公。在后人为他编纂的传奇里,他还是杀猪妖,救美女的英雄(这个我们暂且不谈)。
郭震早年进士及第,他做县官时风评不佳,惹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当时有人打报告,说四川有个县的县尉,欺压乡里,私铸铜钱,买卖人口。
那时正是武则天执政,武则天听说郭震的事情后,大怒,便命人将其捉拿问罪。
结果武则天亲自审问郭震时,却发现这个人谈吐不俗,很有才能,于是命其作诗,这时候郭震便拿出了自己所作的《宝剑篇》,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古诗。
史书这样记载:“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毫无疑问,皇帝是识才的。正是由于皇帝赏识,此后的郭震仕途亨通。先后授右武卫铠曹参军、奉宸监丞。
后来,郭震出镇边疆,做了唐军大将,他足智多谋,颇有韬略,在任期间出色的完成了对抗吐蕃和突厥的任务,为盛唐边疆军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时代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军演,并亲自擂鼓。
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军演。唐玄宗见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
刘幽求、张说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唐玄宗便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
虽然后来唐玄宗回心转意,念郭震功勋将其赦免,但是郭震心理受到巨大打击,一病不起,抑郁而终,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子少保。
“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张说这样评述郭震。
能够让皇帝览而佳之,进而遍赐学士的诗,古往今来并不多。这首《古剑篇》就是其中之一。
诗人郭震因此见用,当过两朝宰相。可惜最终一语成谶,抑郁而终,有类被沉埋的古剑。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唐·郭元振
摘要
《古剑篇》是唐代大臣郭震的诗作。此诗通篇叙写龙泉古剑,赞颂其千锤百炼,霜刃如雪,锋利无比,纹理精美,百折不挠,其实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胸襟。
全诗层次清晰,豪壮雄健,气魄非凡,在雄奇中又含秀美,洋溢着一股雄豪剑气。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前四句是说,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山上飞动的烟火吗?那耀眼的红光紫气,正是铸剑大师正在铸剑。
他们不知煅造冶炼了不知多少天,终于铸造出了一把宝剑,取名为龙泉。
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
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凡:即共,一作“经”。
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中间四句是说,龙泉宝剑散发着霜雪一样的光芒,铸剑大师们不停地赞叹真是一把奇绝的宝剑。
如此绝世的宝剑,如同琉璃玉匣中吐出的一朵白莲花,那错镂在剑柄上的金环,映照着明月的光彩。
咨嗟:即赞叹。
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这六句是说:正好遇上天下安定,没有战争,宝剑也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不过幸好被君子佩带用来防身。
宝剑幽暗的光芒仿佛是青蛇游动,剑鞘上片片花纹,如同绿龟的鳞片。
这把精美的宝剑,不仅曾在游侠的手中行侠仗义,也曾佩带在英雄豪杰的身边,跟他们亲近。
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
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
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
曾:一作“常”。
作者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最后四句的意思是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尘埋:为尘土埋没。
最后四句格调高昂,读来让人顿生豪情。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
一般诗写到个人才能不得重用,便会陷入自怨自艾中,而郭震却显示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即使被沉埋了,得不到重用了,但他内心的气节没有变,内心的志向没有变。
沉埋的宝剑,依然夜夜剑气冲天,沦落的诗人,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不灭的意志。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埋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
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
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
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作者的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
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
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
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
《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
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
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
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
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
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