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二从湖水区高中学校毕业,就回到了村里。
柳二,学名叫柳树生,小名就叫柳狗毛,湖水区汉水湖村柳福贵的第二个儿子。
在汉水湖村,柳二家祖上小有名气。
原来,柳家祖上应该是世代行医的,代代累积的医术名声,村民习常见,在外不一般。
老柳家作为乡下郎中,一般传承下来的医术不算特别高明,没有达到神医一类的级别。但他家祖传秘方里有一样化脓消炎的独门技能,还是很有奇效的。远近患有脓肿炎症的病人都纷纷前来投医求药。这类脓肿炎症的病不管病人到过哪儿,求过哪些名医高手,效果都没有柳家几贴膏药疗效好。来这里的病人,有的病情相当严重了,只要柳家施针化炎,再用几副秘制膏药贴着,后面基本上都能治疗,还很好,好到不留一个疤痕。
其他的病呢?也看。乡里乡亲的,来者不拒。疗效也还将就。
比如,治疗咳嗽气喘,发烧感冒,甚至跌打损伤都还行;什么小儿病妇科病杂七杂八的病,乡民们该有的病什么的,只要有人来看,就治疗,不会往外推病人。症状轻的机会好的治愈率肯定高。至于误诊误治了病人没有,没人提起过。以前的农村人认命,命里如果没有生的希望,医生也回天无力吧。
可惜,柳家医术这一门绝技只能传给后辈一人。那时一个大家庭一般都有几个儿子,如果每个儿子都非要来争着学这门手艺,这绝不可能。
为什么?比如:一潭水就那么深,只能养几只鱼,无节制的放养的鱼多了,每条鱼可能连水都没得吃。又比如,一个庙养得起一个和尚,如果养两个三个和尚就会断绝焰火。所以柳祖这门医术一直只传一子,没一定的规矩,或传长子或传才子,学医人必须要比较有本领有水平,吃得下这碗饭。
到了柳福贵父亲那代,虽说是长子长孙一系,但柳福贵父亲也即是柳树生的爷爷,由于天生资质不足,学医的手脚眼力领悟等综合能力不强,而弟兄之中有柳福贵的三叔柳德亮,不仅人长得帅,眉清目秀,高高的鼻梁,而且书读得好,领悟能力相当强。所以,三叔柳德亮一门得到了医术技艺传承。
柳树生祖父这一支脉呢,也有点小名气。
他爷爷笨是笨了点,但是人勤劳肯干,加上有点根基家底不薄,几个儿子读书识字,在村里也还是耕读传家。到了柳福贵这一代,遇到社会变革,参过军,入了党,后来放着工人不当,回到村里,当着小干部。
柳树生老爸读过小学,为人还算能干,而那时候的农村人识字的不多,柳福贵在外见过世面,还能写会算,别人歪称他为“柳树精”。而到了柳福贵的两个儿子这一代,更因为柳树生长相出众,一直在学校读着书,人便称柳树生为“小柳树精”。他还有个哥哥,在外参加工作,人称“大柳树精”,柳福贵被改称为“老精怪”。
柳树生长相不赖,身材高挑,有一米七八的样子,家里人对别人说有一米八以上,如果再粗壮一些,像极一棵村口高大的河柳,袅袅婷婷,婀娜风流,既有些威风凛凛的男子气,模样又像女娇娃,面庞方正,脸上鲜红粉嫩惹人喜爱。
他的好看,大概因为一直在学校读书。那时家里人认为他一定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就没有怎么让他干过粗活重活,没有经历过田野里的风吹雨淋。在村里,有点像现在的小鲜肉小明星的样子,只是很招一些人喜欢同时也能招来另一些人的讨厌。
以前的柳二是个书呆子,读书很认真,用农村里的话来说,柳二很追书。
柳二读幼儿班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很多文字,会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比起村里那些淘气又不知读书识字的男孩子显得就很不一般了。
柳二那时很招幼儿园阿姨的喜欢,长的那个叫可爱,据说,幼儿园园长兼幼师的骆老师没少亲吻老二的脸颊,那小脸儿红嘟嘟,粉嫩嫩,吹弹得破,特别是脸型像颗鲜桃子,说话嗲声嗲气,走路摇摇摆摆,明明是男孩子带有点大小姐模样。
(后来长大起来,模样还在。只是有一样不好,女里女气,跟姑娘嫂嫂们打成一片,织毛线衣服赛女子,踢毽子花儿呼哨软塌塌,跟着姐姐妹妹谈婚论嫁时可以嘻嘻哈哈做得伴娘,得了个“假女人家”的绰号。
有故事,结局不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