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喜马拉雅听书几次听到林清玄,开始是十点读书专辑里边的,然后是有书名家散文里边的。
总觉得好像之前早就听过这个作家名字,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个作家,今天听到“有书有书名家散文”的林清玄的散文《天下第一针》这是写的关于一个修鞋匠老人的。
部分文稿截图尤其喜欢这段文字:
在动荡的时代,人的命运像一阵风吹过,人的一生如同一粒沙被吹近了,又吹远了,即使是天下第一针也不例外。
在时代里,许多人默默地被掩埋,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向何方,甚至没有留下一点声音。像是,一枝针落入大海,无声,也无踪了。
这篇散文,让我想到很多年前我跟着母亲去修鞋摊修鞋的情形。这篇散文真的很好,很值得看。嗯主播天歌播的也很好,停顿语调好像和内容都很契合。
正好今天搜了百度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旗山镇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时,立志要成为作家,也自此养成了一生读书的习惯。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一边求学一边写作, 以投稿赚取生活费,坚持每天写一千字。
1970年,正式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引起关注,确立了当作家的志向。1971年,高中毕业。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
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
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电影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创办《电影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
1973年出版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
1974年出版第二本书《莲花开落》。
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鸟啼》。
1976年,大学毕业。
1976—1978年,服兵役两年。
1978年,选择到《中国时报》任记者、主任、撰述、主笔、总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