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们是一组十分奇怪的诗,用词非常浅显易懂,但又让人很难去做一个具体的解释,它们的艺术成就极高,但却又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它最早见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编者就为它们加了一个总题--《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是东汉时期一些无名氏的作品,它们是社会中下层文人所作,但它们却代表着五言古诗早期的最高成就,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人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说: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意思就是《十九首》之所以能千古流传,皆在于它写的都是人之常情,它写出了人们心灵深处最普遍也最深刻的几种感情的基本类型:人人都有得志之心,即使平常,也会有上进之心;每个人都在感知着贫富贵贱;得不得志,满不满意时光都在像流水一般快速滑过;至于亲情爱情友情,更是千古不变的话题。这些感情都是最基本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不可能没有经历过。这就是它让人人读了心中都觉得有所触动,却又很难说清受到触动缘由的缘故。你是否也有“有情而不能言,能言而言不能尽”的烦恼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吧:
我们先来看最著名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它们没有名字,每首都是以第一句为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的诗。全篇先用一个不断重复的动作,描述一个动态的,离别的场景,亦是一场断人心肠的送别。《楚辞•九歌》里说“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别离和悲伤,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双胎。面临离别时,悲苦自不必说,纵即使我们只是提到或者看到这种场景,也会很容易地代入自己的情感。就像我刚刚看到三毛在闹学记里讲自己马上要跟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时,剧中人的欢呼声才一起来,我的眼泪就已经开始跟着扑簌簌地流下来了……诗中小妇人送别丈夫,当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