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

作者: 静虚庵_文竹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09:23 被阅读128次

作者|文竹

文革期间,天天学毛主席语录。我村一位青年农民常常开玩笑说:“毛主席语录最后一页的下一页说:‘工人和农民换换!’”每到春节拜年,他则常常说:“咳,要不是有过年这几天吃点好的,这人活着真没有意思!”另一位老年农民则常说:“看咱过的是啥日子!人家毛主席、周恩来,八成是见天豆汁泡油条!”那时农民能填饱肚子就不错,面食一年吃不了几回。有人家没有面食上坟,只好用菜煎饼。那时煎饼是奢侈品,多数是吃窝头,且多是地瓜干窝头,人们称之曰“黑桃老A”。我们村算是好的,一个工值一元钱。到年底,劳动力多的家庭能开个百而八十块,很叫人眼红。但劳动力多吃的也就多,所以这钱多是用来买粮食吃,两毛七一斤棒槌。农民吃饭那才真叫吃“饭”,有蔬菜吃的几乎没有,即便有,也是少油无盐。能吃起咸菜的就算小康了。我们家一年吃一回咸鸡蛋,好几个人分吃一个。偶尔烙一回鱼,就都争着擦鱼锅。

市民则不然。他们吃“大米洋面”,每月三十斤,足够。还能吃上蔬菜。若谁家有孩子当了工人,村里人就羡慕:“看人家,当大工人了!”那时农民把工人叫“大工人”。

所以那时农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成为市民。而成为市民的途径只有两条:参军或顶替。除此之外,农民成为市民的机会是没有的。

所以,1977年恢复招生制度后,为了尽早成为市民,农村的初中尖子生大都考了技校或中专。

1978年,我大弟弟以优异成绩被ZB四中录取。高中入学两星期后,很多农村的尖子生收到了中专或技校的录取通知书。为了尽早解决户口问题,父母大都决定叫孩子上中专或技校。但上了高中的必须办理退学手续,而高中又不舍得这批人才,所以大部分高中生没有办成退学手续。因了我在四中工作,领导照顾给办理了退学手续。弟弟如愿上了济南的一所技校,很令村里的人羡慕。那时考上个中专或技校是要得到亲友的祝贺的,要请客,其轰动效应比现在考上个研究生还高。父亲到公社去给我弟弟起户口,管户口的人说:“老孙,你们家真行,又出去了一个!”(我是1973年推荐和考试相结合上了师范的。当时父亲给我起户口时,已经受到过这人的赞扬)弟弟放假回来时,在公共汽车上,乘客们看着他胸前“SD建筑安装技校”的校徽,赞叹:“年龄这么小就考上了技校,真不简单!”三年后,他当了农民们羡慕的“大工人”。而那些没有办成退学手续的高中生,则大都考上了大学。

1980年,我小弟弟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报考了中专,被四年制的SD邮电学校录取。四中苏校长多次找到我,劝我让他到四中上高中:“就他的智商和成绩,我保证他考上名牌大学!”然而,为了尽早解决户口问题,他还是上了中专。父亲到公社给他起户口时,那管户口的人又一次大惊:“老孙,你家真行,又出去了一个!”

两个孩子都以小小的年龄在省城上学,在村里乃至公社里颇给父母、祖父母争了光。我们村联中的升学率也因此在公社乃至区里出了名,记者还采访过老师们。

后来,我弟弟们的同学纷纷考上了大学,而大学生和中专生、技校生的前途差别是不言而喻的。每每思之,我就后悔当初父母的决定。如果说父母目光短浅有情可原的话,我那时可是已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八九年了。智商颇高的两个弟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是罪不容诛啊。尽管父亲的封建家长制、一言堂和固执会使我即使泪谏也不会有一丝效果,但我可是根本就没有谏过啊。我之鼠目寸光,可见一斑。

好在,弟弟们的孩子都学习很好,大弟弟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小弟弟的女儿学习也很好。子女的成才也可以使父辈得到些慰藉。

1988年,小弟弟还出了国。他的出国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有权,是凭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他从意大利给我捎来的信,语文组的老师看了后说:“别看你是高中语文老师,你未必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信。”

今于文后附上小弟弟从意大利米兰特里特拉公司捎回的信,以作纪念。

2007年12月

附:

大姐:

你好!

我们一行六人于十九日一点半从北京起程,乘港龙飞机三小时后到达香港。在香港停留六小时后,转乘国泰公司客机于次日当地时间凌晨七点到达罗马。后又乘意大利国内航班,飞跃地中海上空,于十点左右到达意大利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米兰。

公司汽车把我们接到一家专门接待外国客人的旅馆里。当天一切安排就绪。旅馆设施很好,单人房间。内有厨房、冰箱、空调、衣橱、电视、电话和卫生间。旅馆不供应伙食。早晚饭我们自己做,中午在特里特拉公司就餐。公司离这里很远,公司小车接送我们上下班。

参加学习的一共十几人。除了我们几个外,还有武汉电信局的七个人。每周学习五天。学习条件很好。课间可以在休息室内喝点咖啡、茶或其他饮料。老师们也很热情,和我们共进午餐。午餐当然是西餐。对西方人来说,不过是普通的便餐,然而对我们来说却是很丰盛的了。

休息时间无别事,我们一道游览、观光、拍照。米兰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沿街而立的大多是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古色古香的楼房,配有雕塑和壁画。楼房不新,但里面却是现代化的装饰,多姿多彩。街道不算宽,但一辆辆小汽车穿梭往来,还是使人领略到了现代化城市的风采。

来意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公司组织我们到水上名城威尼斯游玩。威尼斯的城市布局和奇妙景色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了一条铁路与大陆相连外,整个威尼斯城被大海环抱。西方人的探险精神,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使我们不难理解威尼斯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蔚蓝色的文明时代。海水环绕在高楼间,构成了威尼斯城的交通要道。无数精致的小桥横跨水上。没有宽阔的街道,见不到汽车。步行和乘船是威尼斯人传统的交通方式。行走在威尼斯城内,人会有一种远离城市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武汉的同志学习时间两个星期,他们就要回国了。今托他们把信捎回到国内发出。再过十几天,我们也要返回家乡了。西方的确很好,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但这一切似乎与我们无多大的关系。尽管这里的人都很礼貌,在公司的街道上我们都受到了不少礼遇,我们还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对这个国家,我们毕竟了解得太少。

只有在国外,你才会真切的感受到祖国的命运与你息息相关。我们曾想,假如我们是日本人,那我们可以藐视整个西方世界。可现在,尽管我们尽量保持一个大国公民的风度,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自卑和胆怯。当我们在大街上受到了悉心的指点,在商店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甚至当吉普塞人向我们乞讨的时候,我们都自嘲地说:“They have mistaken us for Japanese”(他们把我们当成日本人了)。

请转告家里人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此致

敬礼!

FQ

1988年12月5日

相关文章

  • 老农民,新农民

    这段时间忙里偷闲看了一部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再一次感受到上个世纪中国农民的苦。 新中国成立,通过土地改革农...

  • 农民的“贴心人”——记湖北荆州监利县柘木乡“农民记者”谢岳成

    他叫谢岳成,他不是记者,但他了解农民能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敢于为农民代言,成为农民中间的“贴心人”...

  • 诗评

    (一) 农民苦,农民累, 农民辛酸谁体味? 终年...

  • 农民

    生长于土地 劳作于土地 埋葬于土地 你于土地终身厮守 土地是你最亲密的朋友 为了一点可怜的墒情 你没有愉快...

  • 农民

    蔚蓝的天空 火红的太阳 黑色的皮肤 雪白的锄头 黄色的土地 ...

  • 农民

  • 农民

    一方沃土一处天, 农民忙碌在田园。 风霜雨雪都不惧, 瓜果蔬菜四季鲜。 瓜甜本是辛苦酿, 菜鲜难离汗滴灌。 勤劳朴...

  • 农民

    早出晚归伴骄阳, 浑身上下汗淋裳。 半生艰辛换日月, 万分劳苦一肩当。

  • 农民

    农民,是金字塔最底层的人。 今天我去省会周围的一个村庄去调研,有一种苦瓜甜瓜一口吃下肚子的感觉。 你无...

  • 农民

    小时候的课本上就写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人口达到8亿。这样算的话,我家就占了6口:爷爷、奶奶、爸爸、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o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