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9dbdcd2ea1197ee1.jpg)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价值观从小就被植入我的大脑,70年代生的我在潜意识里,对书本和知识有种崇敬感。觉得能写书的人,不是一般人,作家和写作对我来说神圣的。即便是人到中年,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依然是崇高的,是高不可攀的。在参加了写作治疗小组,真正动笔书写2年多后,我认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一、写作治疗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2015年,我备考上海高级口译连连受挫,发现自己体力、精力、脑力都衰退得厉害,再不能像之前那样心想事成,一个接一个地顺利摘取职业光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了两次才考过笔试,主动放弃了口试机会。我坐在考场,周围都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十分不合时宜,我意识到自己老了。
再加上儿子离家上大学,心灵的天空突然出现一大片虚空。看着镜子里自己被岁月吹皱的脸,我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悲伤。感觉这辈子,自己也没取得什么成就,生命却在快速地走着下坡路,衰老和死亡的恐惧扑面而来。
那段时间我被死亡焦虑裹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身心疲惫,内心充满感生命的虚无感和无力感。我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不留痕迹地死去。我想如果我能出版一本书,我会觉得自己没白活,生命的虚空可以被弥补。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中年危机,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生命历程的转型。我开始参加心理学工作坊和小组,机缘巧合我接触到黄鑫的《用写作重建自我》,黄鑫在书里写到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我当时心里根本不相信,觉得别人或许可以,我一定不可以。
黄鑫认为写作最大的障碍是心理障碍,写作治疗可以心理疗愈,心理疗愈反过来可以促进写作。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10个月的黄鑫写作治疗师徒班,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部作品集,里面有诗歌、心理疗愈的散文,虽然文字生硬,作品也不成熟,黄鑫在她的公众号发表了我作品集的序,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二、觉察自己写作路上的“小妖”,坚持写写写
在后续的写作治疗小组里,我发现了自己最大的写作障碍是羞耻感,觉得自己写作能力太差。为了跨越羞耻感,我2021年开始日更,坚持了100天后,放弃了,感觉写到后面没什么好写了,觉得纯粹为了日更,硬去挤出毫无养分的文字,毫无意义。
2022年我参加的写作治疗小组结束时,黄鑫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坚持自由书写和固定时间主题写作,我发现自己做不到。
有一天看了黄鑫老师的视频号,老师说到写作需要“克服完美主义,保证稳定输出”,以及“重复”的意义,对我启发很大。我意识到,自己写作路上最大的小妖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想到之前简书日更100天后放弃,其原因的背后,其实还是自己的完美主义在作怪,认为必须是有意义的文字,才可以发表。
意识到这这一点,我决定重新开始日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日更365天。
三、抱团学习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写作肌肉
开始日更时,我每天只能写几百字,后面阅读书籍,可以写得字数比较多一些。在坚持了40多天日更后,感觉有点疲惫,脑子也感觉有点干。
在简书看到齐帆齐老师的“书评影评特训营”,自己对阅读和书评很感兴趣,就报名参加了。训练营的写作练习,以及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打卡,给了我输出的压力,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点赞和小伙伴的点赞、助教的点评,给了我很多动力。同时压力和持续的输出让我输出的能力加强了,有时候不小心就写了2000多字。现在感觉日更没有压力了。而且每天日更成了习惯,不写反而有点不舒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7294410/0789133497329f62.jpg)
回顾自己到目前为止的写作经历,起初中年危机的痛苦让我遇到写作治疗,通过写作治疗实践,我把写作从心灵神坛取下,放进写写写的土壤里发芽。
后续的写作中我发现了自己写作路上最顽固的小妖是完美主义,我用日更来跨越它带来的羞耻感和写作障碍。
几次有压力的写作小组或者训练营,既可以与老师的资源链接,得到老师的指点,又可以抱团,还可以在重压下锻炼写作肌肉。
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 第15篇,1273字数,共累积26574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