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两部电视剧《周生如故》和《一生一世美人骨》让《上林赋》着实火了一把
网络上更有营销噱头 说爱他就给他写《上林赋》一时间各大商家都纷纷销售《上林赋》就因为一句 色授魂与 心愉一侧
让欣赏一个人 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久于善良 忠于人品 传的神乎其神
当然 也正是因为有了一见倾心的感觉 才会有接下来“陷于才华”的故事……
而《上林赋》究竟写的是什么那 不过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 是《子虚赋》的姊妹篇
如果说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赢得卓文君的芳心 并因之而脱贫 那么他游梁期间写的《子虚赋》 则震撼了汉武帝 司马相如从仕途上“脱轨”之后 又因这篇旧文重新回到轨道上
公元前140年 对辞赋没啥感觉的汉景帝病逝 喜欢写诗作赋的汉武帝继位 司马相如的命运也就有了巨大的转机
汉武帝无意间读到《子虚赋》 拍案叫绝 他以为作者已不在世上 就遗憾不能作一席谈 以“独不得与此人同时”为恨 负责管理猎犬的官吏杨得意 暗自得意 欣喜地告诉汉武帝 写《子虚赋》的司马相如还活着 是自己的老乡 随时可招来一见
汉武帝的诏书到了成都 把温柔乡里的司马相如惊醒 又像一个更大的梦境 他想不到多年前写下的《子虚赋》 能在自己对功名早已绝望之后 带来迟到的惊喜 司马相如奉诏晋京 见到汉武帝 感谢他对《子虚赋》的赏识 又投其所好 说那写的只是诸候的事 如蒙允许我为圣上专门写一篇新赋 一定更加精采 此乃诸侯之事 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 赋成奏之
汉武帝见这位外地才子不顾旅途劳累主动要求献技 就命令专司文书奏章的尚书官 给司马相如提供一个安心创作的环境
当司马相如把这篇宣传皇家辉煌兼而歌颂天子德政的《上林赋》 敬呈给汉武帝 这位正急于建功立业的年轻皇帝一下子就看懂了 当场封司马相如为郎官
这篇内容上与《子虚赋》相衔接的《上林赋》 更见风采 假托“子虚” “乌有先生” “亡是公”为人物 设为问答 彼此唱合 纵横铺写
引出天子上林之事 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
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 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
全赋规模宏大 词汇丰富华丽 描绘细致生动 渲染淋漓尽致
以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 描绘统一大帝国四海之内无可比拟的盛世景象 又对帝王将相有所讽谏 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日后几乎成了“主旋律”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武帝始换上戎装 率领大队人马去长安城西南一带打猎 吾丘寿王为之规划区域界线 扩大上林苑 为天子游猎行乐之地 司马相如曾从武帝到长杨宫打猎 亲眼目睹热爱冒险的武帝登山涉水 率先追逐野兽 相如上疏劝戒 认为这样做很危险 应避免不测之祸
虽万全无患 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武帝感动地收下这篇《谏猎书》 既夸赞司马相如以情相谏 又将其作为美文欣赏
狩猎归来 过宜春宫 此处有秦二世墓地 相如又见机行事 作《哀二世赋》 是哀二世之行失 实藉以讽谏武帝应留意自己的行动
有一个据说是班固记录的故事 颇能体现司马相如与汉武帝的亲密关系
好到了可以做交易 譬如商量交换文思 上好辞赋 每所行幸及奇兽异物 辄命相如等赋之 上亦自作诗赋数百篇 下笔即成 初不留意 相如造文迟 弥时而后成 上每叹其工妙
谓相如曰 以吾之速 易子之迟 可乎
相如曰 于臣则可 未知陛下何如耳
上下大笑而不责也
司马相如第一次入京 无意于仅仅做一个陪伴天子狩猎的贴身保镖 因而转投梁孝王门下 第二次入京 得到汉武帝重用 但他同样不满足于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宫廷诗人 他梦想着建立自己的功绩
《资治通鉴》卷十七载 上自初即位 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 待以不次之位……庄助最先进 后又得吴人朱买臣 赵人吾丘寿王 蜀人司马相如 平原东方朔 吴人枚皋 济南终军等 并在左右 每令与大臣辨论 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 大臣数屈焉
司马相如名列汉武帝钦定的文豪榜 也就成为这位个性十足的帝王麾下的高级幕僚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 时武帝方好艺文 以安属为诸父 辩博善为文辞 甚尊重之 每为报书及赐 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汉武帝热衷于开疆拓土 也感染了司马相如 他觉得自己能发挥比纸上谈兵更大的作用 这样的机会居然还真被他等到了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唐蒙为郎中将 强征数万巴蜀民夫修路凿通夜郎 三年还没有完工 加上他用战时军兴法诛杀一些少数民族土司 引发巴蜀骚乱 汉武帝想派人去“救火灭火”
司马相如就主动请缨 说那里是自己的老家 比较熟悉情况 便于对症下药 汉武帝就授权司马相如以郎中将身份(秩千石,相当于正司级)出使巴蜀
司马相如抵达巴蜀 临危不乱 写了一篇《喻巴蜀檄》来传达朝廷旨意 稳定民心
一面说唐蒙 发军兴制 惊惧子弟 忧患长老 郡又擅为转粟运输 皆非陛下之意也
一面又说 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 亦非人臣之节也 恩威并施 效果良好
檄是用于声讨的一种文体《喻巴蜀檄》是斥责巴蜀吏民的“罪” “过”的
文章为稳定人心 先用对外征讨的声威和虽被征招而无隐患来震动和安抚人心 为皇帝本意辩解 并分析唐蒙和地方官吏的责任
再树边民为榜样 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 并在对比中寻过责怪巴蜀吏民
最后说明作意 要求及时传达 总之 维护皇帝 斥责官吏 开导百姓 扬威以慑之 示安以慰之 示范以规之 示利以导之 寻过以责之 纵横辨说 思维产密 策略周祥 全盘平衡 运用权术 有利有节 入情入理 语言晓畅 说服力强
《喻巴蜀檄》把通西南夷纳入汉武帝开边与反击匈奴的大格局中来论说其重大意义 告喻巴蜀之民加以理解 无需惊恐 急国家之难 而乐尽臣之道 在变局中迎接挑战也把握机遇 这篇《喻巴蜀檄》果然让巴蜀民众吃了宽心丸 事态很快平息
司马相如回京汇报工作 提出通使西夷比通使南夷更为有利 这个建议正合汉武帝心意 被汉武帝任命为中郎将 建节出使西夷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相当于副部级 司马相如的官阶升了一格 建节 即持节 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
司马相如有了钦差大臣的派头 在一年之内 两度衣锦还乡 深得皇帝亲信 官越做越大 蜀郡太守亲自到城门外恭候 县令为先导 当地官民都热烈欢迎这位青云直上的老乡
司马相如也没辜负汉武帝的期望 兵不血刃地抚平西夷 拆除旧有的关隘 扩大蜀郡十多个县的疆域 把诸多蛮荒之地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
此时的司马相如是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鼓吹者 支持者 也是坚定的执行者 正处于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峰期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 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 被称之为“安边功臣” 名垂青史
这也是他用行为 实际行动 为大汉的宏图伟业献上的一篇“大赋” 作品 以此添上的一段华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