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下来的我们,趔趔趄趄颤颤巍巍。脚下是仿佛无尽的阶梯,往看不见的远处延伸。
我们上的这座山,以丹霞地貌闻名远近,成了网红打卡地。岩石的绚丽多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悬崖峭壁耸立穿行在湖面水间。高空滑索架在水上的高空,连接水边两座山。安全绳带着乘客从长长的钢丝上顺溜滑过,发出倏倏的声响。高空滑索的价格为每人次五十元,我有点恐高,自然放弃这份体验。对高度的恐惧,对上无穷阶梯带来的畏缩,可能还要略逊一筹,亦或是出于对刺激的天然喜爱,坐滑索的人不少。
天气很热。丹霞地貌的景观少见大片树木,两旁光秃的岩块似乎放大了太阳的威力,一路走来难见有规模的树荫。我们在一处阶梯转弯处看到了中暑的老人。她坐在地上,两腿向前伸直,头往后仰靠阶梯扶手,眼睛紧闭,脸色苍白。同行的人给她打伞遮阴,扇风降温。路人纷纷投去关切的目光,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水给老人服下。提醒身边人补水的声音纷纷起来了。
景色很壮观。无人机嗡嗡的声音回响。
上山的阶梯陡峭,下山的阶梯也不遑多让。我们的膝盖不自觉地打着弯。儿子告诉我们可以试着斜身下台阶,螃蟹步让我们看起来有点可笑,效果却是有的,膝盖稍稍轻松了。
正松快着,一个挑担的人从身旁走过。她戴一顶碎花空顶帽,能看到她灰白相间的头顶。她身穿一件浅橙衬衣,一条灰色裤子。扁担在她的肩头晃悠,扁担穿绳的下方两端是硕大的不锈钢桶。人群从山上往下走,她挑着担子往上走。她也不吆喝。有人问,你从山下挑上来的啊?她点点头。下坡的人群中,有人发出啧啧赞叹声,有喘着粗气的人对她竖起大拇指。
儿子在喊热。我看她的不锈钢桶像是装凉粉绿豆沙之类的,截住她问询。她放下担子,是个五六十岁上下的婆婆。“是啊,有凉粉,五块一碗,要不要来一碗?”她脸上带着喜色。山顶客服中心的凉粉十元一碗。我说,“来两碗。”她打开桶盖,一边往一次性碗里盛凉粉,一边介绍,“用百香果和蜂蜜做的,很甜,还有枸杞,要不要加些柠檬水?”她把碗递过来,抱着糖罐,殷勤地问孩子是否再加点糖。
凉粉冰甜,好喝。“婆婆,你还要往上走吗?”我问她。“是啊,挑到平整一点的地方,休息的人多。”她合上桶盖,收拾担子,在周围人的注视中继续拾级而上了。
这么热的天,这么陡的坡,挑担上山的婆婆,不知道她的家里有没有人担心?盼着多点人眼里看到她,她能早些和其他人一个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