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童的冬天总是难得安生。
感冒,发烧,咳嗽,腹泻,呕吐,中耳炎,肺炎……总有一款适合你。缠上小朋友不说,有时家长也连带中招。于是求医问药,请假照顾,心急火燎,感同身受,启动全慈母模式。
这个冬天二妞大部分时间都在生病,最近的这次,病程拖了足有两星期。
某天晚上,二妞半夜醒来,烧到了将近40度,可除了有点儿鼻塞,没有其它症状。给了退烧药,送她睡下。第二天醒来继续烧,继续退烧药,如此反复了四天。没有去看医生。
比起六年前,现在我已经淡定了许多。
一是因为经历过老大,有了点儿经验,二是经过法国医生的教育,知道怎么处理一些简单情况,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还明白了生病是孩子获得抵抗力的必经之路,心疼着急上火,都抵不上耐心两字。像二妞这种情况,医生除了给退烧药也没有别的法力可施。
第四天尾上,烧退了些,可小妞儿并不像以往一旦退烧就活蹦乱跳,她仍然脸色苍白,总想睡觉。我感觉不对劲,电话咨询了医生。
法国医生说:孩子自身的状态就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状态不好的话(容易累,嗜睡,睡不 好……),哪怕他不发烧,也要去看医生。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发烧在38度5以下,但是吃睡正常,可以不加处理。
我详细叙述了小妞儿这几天的情况,医生听完,建议验尿。
法国医生说:小女孩容易尿路感染,但却不一定排尿疼,所以哪怕她说不疼也不能轻视。
尿检结果一片飘红,我的心瞬间就悬了起来——难道是被我这个淡定妈给耽误了吗?其实小妞儿这几天已经不烧了,只是仍旧精神不佳。
我在网上查到结果的当晚就接到了医生电话。
医生安慰了我的惊慌,给了我如下的建议:
- 如果再次发烧,马上送去急诊;
- 不发烧说明情况不紧急,等两天后做第二次尿检,如果仍显示有感染,就要开始服抗生素。
又三天后,尿检结果出来,我们的心都放下了,感染已经被她自身抵抗过去了。
十几天的时间里,看着年幼的孩子孤身一人跟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抗争,高烧,发冷,厌食,嗜睡,做妈的都恨不能替孩子遭了这份罪。
若不是对医生的信任支撑着我的底气,若不是这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冷却着我的冲动,我可能在她发烧第二天就去求医生赶快给她退烧了。
而医生,若没有对自己判断准确性的信心,也大概在拿到第一次化验结果的时候就开抗生素了。
这或许是国内许许多多孩子的遭遇,习惯了用抗生素去解决相干不相干的问题。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们带大女儿回国探亲。刚回去几天,孩子就病了,不明原因发起了高烧。从法国带的一小瓶救急的退烧药很快就见了底儿,可高烧仍在药效过后卷土重来。
我们于是带她去了县城最好的医院。
门诊室内外满满当当,医生被病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不见外地互听着对方的病症,医生的诊断。老公没见过这阵势,不敢进门。我哭笑不得,你一个外国人,就会说你好谢谢,能听懂人家什么隐私!
我们前面的一家子带着个三岁左右脸蛋通红的小男孩,也是来看发烧。
当奶奶的一开口眼圈就红了:医生,打了两天吊针了,还不见好,孩子遭罪啊!您看,是不是给换个药?
医生口里安慰着说哪有那么快的,过两天就好了,手下却刷刷刷开好了另一种抗生素交给了孩子妈妈。
我给老公翻译了,他绿着眼睛往外拽我,还小声跟我说:发烧就给抗生素啊?还换一种?
轮到我们,医生说,先去验个血验个尿回来再说吧。
我知道,不管什么病,不做几个化验是看不了病的。
验血处是一溜儿排开的N个窗口,大家排着队过去,把手伸进去,取了血样刚把手收回,下一个人的手已经准备就绪了,像工厂流水线。化验结果出来了都一总放在窗口的一侧,自己找自己的,好奇想看看别人的也随意。
老公看得一愣一愣的。我安慰他说,我们人太多,资源有限,不能奢侈到一人一间,但护士们百炼成钢,技术娴熟,孩子都觉不到疼的。
化验结果出来后,为了避免带着个大惊小怪的老外的麻烦,我自己去找了接诊的医生。
医生看了看单子,说,血相有点高,有可能是幼儿急疹,也有可能是别的。可以等等看,也可以打抗生素。但是你们孩子是外国人,我知道国外很少用抗生素的,所以你们要不打的话,我也尊重你们家长的选择。
我们家长的选择?抗生素是我们家长想给孩子用就用的吗?我瞬间明白了这个太极推手的高妙之处:我要是选择了不打,真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责任。
但我也明白了这其中的无奈:很多家长看不得孩子受罪,多一刻都不愿意等,有抗生素这么快速见效的药,为什么不给孩子用呢?这种不奏效,赶快换另一种啊!
医生显然很明白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抗生素,可是,万一病情发展到需要抗生素呢,有多少情感冲垮理智的家长会把他归到“庸医”的行列里?如果家长坚持要用抗生素他却不同意,后果只能是,家长重新挂另外一个医生的号。
所以不如一上来就开上抗生素,有病治病,没病不害人,皆大欢喜。
如果这真的不害人也就圆满了。
我们自古以来都是用中药治病救人,而中药涵盖天地万物,三两颗枣可以是药,四五片姜也可以是药,多少吃点儿,非但不害人,还会养人。至于量嘛,多几克少几克根本毫无影响。
可能正是因为吃中药养成的洒然,我们吃起西药特别是抗生素也是信手拿来,毫无忌讳,想吃几天吃几天,想换一种就换一种。
殊不知,我们正在培养一批批越来越耐药的细菌。
我不同意在不必要的时候给孩子用抗生素,因为我不想看到有一天孩子得了及其普通的中耳炎却没有抗生素可以救他!
但用不用抗生素是我决定的吗?我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痛苦和难受,我体会到的只是我的焦急和担心,但治疗是不能根据这些感受这些情绪来下菜单的!
医生把选择权交给家长,貌似多个选择多条路,但其实家长根本没有能力做这个选择题,我们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来决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不是最贵的或者最便宜的,最快的或者最不痛苦的,而是最合适的,是A就是A,是B就是B,别给我ABC做选择题。
让病人家属做医生才能做得出的选择,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我没有跟医生纠缠到底开不开抗生素,而是回到家,把化验结果发给了在法国的孩子的爷爷。爷爷也是医生。
他看过结果,询问过我们孩子的情况后,建议我们只做退烧,说孩子的情况非常像玫瑰疹,会有持续几天的高烧,可能出现腹泻,但疹子一出就会自动退烧,只不过孩子在经过几天的高烧后会很疲惫。
后来他说的一一应验。
在法国,严格地遵医嘱是个社会行为常规。
极少有人质疑医生的诊断,医生说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这是医生的责任;
极少有人怕误诊而去看好几个医生,综合对比,这是对医生的信任。
误诊当然有,医生又不是神,况且很多病的初期表现是一样的,但不能因为一次误诊就否定一个医生,谁的工作百分百准确?
选择了相信医生,那就别越俎代庖给医生提建议提要求,把决定权还给医生,毕竟绝大部分医生对病人是负责任的。
信任正是建立在医生专业负责的基础上的。
负责任的医生不会为了立竿见影的疗效而给病人用不适合的药,不会为了创收而给病人开一些不必要的化验检查,不会为了推卸责任而把治疗方案的选择转给病人家属。既要有妙手还要有仁心,才能获得信任。
我们在不停地改善医疗环境,医疗意识也要跟上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