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对妖魔的看法由内而外的,可简单总结为为妖由人兴,魔自心生。人心中执着蔽塞者魔气重,凶残暗昧者妖气深。反应到外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高百尺。妖气深重社会动荡,同样外界的动荡也会引发人心中的妖气。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魔,什么是魔?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改石为鬼。魔就是磨,就是磨难,心魔炙热就必有磨难。心魔炙热下他们看不到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他们有了魔障,有了磨难。这是例子,是最极端的情况。
但心魔不极端,心魔由心而生。心是心魔的底子,心中啥也没有,才可能没有心魔。所以心魔非常普遍,除婴儿外人人皆有。
刘伯温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他在元朝的时致仕在家,那时有猫经常来偷东西,还搅得山居不得安宁,刘伯温就让奴仆一起抓猫,猫被抓了还是叼着鱼不放。
列子也说过一个故事。说是齐国有一个人看上了人家的金子,这天一早他就穿好出门了去金铺了,去了金铺他拿起金子就走。偷的这么嚣张肯定被抓了,官吏好奇就问“人都在啊!你为什么还敢拿人家金子?”那人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得到金子,看不到人。”
生活还得继续,想活着有血有肉, 收敛起玩世不恭的淡漠,取悦自己的生活虽然感觉越来越难,真实不虚的看懂人情本分,低配自己的人生,因为只有一直出发在路上,才能磨去本就不锋利的棱角,猴年马月我都等到了,到底是意难平,难收心啊,六小龄童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按我说啊,从来没有什么孙悟空,也没有什么西游记,师徒五人,其实只有唐僧,其他四个,都是唐僧的心魔。途中的磨难,都是唐僧内心的磨砺——定住心猿则悟空,拴住意马便化龙,戒贪戒色共八戒,戒杀戒嗔是悟净,心之所在即西天极乐,沿途鬼怪皆百态人间。以前听到一个故事。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窗外,正好一辆汽车开过来,司机避让,却把路边的行人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踢猫效应",指的是一种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劣影响。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处在"踢猫效应"的一个环节上,在某个时刻,我们都有冲动。
这个时候,你做的事情,十九八九是错的。
说到底,我们干的很多蠢事,其实就是在一时情绪的控制下做出的。
相反,能够在激动的那一瞬间保持冷静,就是一个人最厉害的能力,也是一种生活的高配状态。
畅销书《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的22个情绪管理定律》里说:
“常情绪良好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好人缘、幸福、有成就的人。如果放纵或喂养坏绪,最后的结果是伤己、伤人、伤心、伤身。
情绪如洪水,控制好了可以福泽一方;控制不好,就只能任由其决堤四溢、害人害己。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就是心魔。当你可以摆脱的时候,生活就好起来了。
请把管理情绪的鞭子
攥在自己手里,不让它脱缰
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黑天鹅”事件无处不在。
就算你做好了99.9%的准备,一生从未行差踏错。可是那0.1%不受你控制的突发事件,仍然可能把做对事情积累的收益全部损耗完。
如果你还主动去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那坏事发生的概率就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古语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生死大事,安全第一,你要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所以,请多一分小心与谨慎,少一分侥幸与自负,多磨砺自己的性格,少些无谓的负面情绪,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