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小栈心灵之音婚姻育儿
你可以无条件爱我吗?| 聆听内心

你可以无条件爱我吗?| 聆听内心

作者: Ladytalk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06:26 被阅读2次

有一段低谷期。

我工作和学习压力很大,感情也不顺,整个人充满消耗和疲惫感。

每天躲在厕所不想出来,心理期盼的是,如果没有明天该多好。

没有明天,我就不用思考,不用做选择,不用死撑在这种生活里走下去。

有时会边哭边化妆,然后继续一天的工作。

那时我对成年女性的生活有了一个新的定义:边哭边化妆可以,但是化好妆就别哭了。打起精神来面对接下来的一天。

在预约和进行了两次心理咨询后,这种状态仍旧持续了一段时间。

直到某天早晨,我醒来,知道今天要发生的重复的日程,知道自己还是要哭,知道哭不哭都没有用,知道反抗无效。

然后我对自己说,从这个坑里跳出来吧,一次跳不出来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那个早晨,我泡了一杯花茶,点了野菊味的香薰。

在捧起香薰机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在如此昏沉疲惫的清晨,努力打起精神,想对自己好一点。

不带任何要求和条件地爱着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自我接纳带来的治愈的能量。

它不再是书本里,作家写出的感悟和心得,也不再是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安排的课后作业。

是切实的,寒冬里的暖阳。

有那么一点点顿悟的意思。

那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做自我接纳和关怀的练习,并得出一些经验,简单易上手。

希望今日呈现,能给你一点启发。

觉察

Netflix跟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合作了一个系列节目,每一期到不同的家庭,协助整理。

其中有一对结婚数载,养育三个孩子的夫妻。

麻理惠在开始整理前,要求他们闭上眼睛,真诚地感受这所房子,并对其表示感谢。

夫妻二人都说,很新奇,从没做过这种事。

不同文化背景的他们,应该觉得这种行为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古怪。

但片刻后,妻子留着眼泪说,从未这样用心去感受和感激过自己的房子。

我们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心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理所应当地接受一切,既要忍受外界压力,还要承受自我批判和攻击。

心理学,宗教学,哲学上的很多词汇和意境,在真正做到和体会到之前,都是假大空。

初读之际深受启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生活中,想要脱离那些混沌感和惯性思维,就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心理活动。

“觉察”像是一个总指挥,提醒着:你不是你的大脑,你也不是你大脑里的那些想法。

然后试着跳出消极或惯性思维模式,避免被其影响。

最近,每当我脱口而出一些,带有自我攻击的话语时,就会在觉察后提醒自己停下来,不让这种念头在脑中盘根结网。

转念

当你能够察觉自己的思绪时,尽量把它往积极正向的方面去引导。

对自己说:别自责,别害怕,没关系的,我爱你。

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有点神经质和drama,甚至会觉得好笑或难为情。

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愉悦。

我看过一个韩国综艺节目,其中一期是讲运动塑形。

嘉宾们轮流上台,给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运动,分享减肥心得。

其中一位常驻主持人,站上台的时候说:“希望大家跟着我做接下来的动作。”

她环抱住自己的手臂,轻拍着对自己说:“辛苦你了,谢谢,我爱你。”

这是一个很好的小练习,如果感兴趣,可以试着去做一下。

除此之外,每天洗漱或护肤的时候,可以给镜子里的自己说些赞许和鼓励的话,哪怕对自己笑笑也是好的。

我最近的做法是:

睡前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一些正面的词句。有时念着念着就睡着了,不失为一个改善失眠的好办法。

有宗教信仰的也可以念自己喜欢的祷文。

没有固定模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心情来就好。

所谓万法归宗,不必着相。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美国休斯敦大学的社会工作学教授Brene Brown在Ted有个著名的演讲《Listening to shame》。

她说:

“内疚和羞耻是不一样的。

 内疚是,对不起,我犯了个错误

 而羞耻是,对不起,我就是个错误。”

我们经常苛求自己,对自己感到羞耻。

却忘记心疼,感谢和爱自己。

自我接纳和关怀说起来空泛,其实要做到也不难。

不苛责自己,不讨厌自己,尽可能让自己感到放松和舒适。

多数人在多数时间里,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哪怕忙碌工作后喝到一碗热汤,都能重新振奋起来。

可我们却常常自我苛责。

健身明明是个好习惯,有多少人是抱着“我体型太差,我太胖太丑”之类的想法开始的呢?

所以想减肥的时候,不妨先对自己说:“不论怎样,我都爱你,你值得被爱。”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教你放弃进步和成长,而是希望你在努力的同时,绝对不要嫌弃自己。

正念冥想

修行者常说:“不要向外找,要向内找。”

即便你不认同这种说法,也可以在生活出现麻烦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试着把视线收回到自己身上。

请注意,这不是自责,而是专注内心的需求,找到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从根源解决问题。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外面只有你自己。

想传达的就是,外界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投射。

她在书中提供了一个练习:

当察觉到负面情绪时,对自己说:“我看到了我对痛苦/愤怒/不被尊重......的需求,我接受它,并把它放下。”

冥想有助于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曾经听一位法师说:“现在很多人都在打坐,脑袋里却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根本不是打坐,是在打妄想。”

这一度让我感到困扰,因为我在冥想的过程中,真的是思绪万千,停不下来。

后来在《西藏生死书》中读到一段话: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禅坐时,绝不可以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当思想和情绪出现时,他们变得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失败了。事实绝非如此,有一句西藏话说:「只要肉不要骨,只要茶不要茶叶,这是过分的要求。」只要你还有心,必然会有思想和情绪。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所以冥想时,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若有情绪浮现,就让它流过,不管是悲伤的还是愤怒的情绪,不要试图控制它或赶走它,也无需定义它是善是恶,只是让它经过你。

此外,提供两个有助于冥想的小tips:

1 关息法: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吸气和吐气的过程有助于心无杂念(很像练瑜伽)

2 背景乐:现在网上有很多适合冥想时听的背景音乐,有些还带引导语,去搜“冥想引导”或者“正念冥想”之类的词汇都可以找到,选一个你听着舒服的。

(我惯用喜马拉雅或YouTube,B站应该也有。)

最后,希望你可以把“自我接纳和关怀”当作一个习惯去养成。

如果一时半会做不到,也不要着急,慢慢来就好。

那个被我称为“顿悟时刻”的早晨,相信也是累积的知识和经验,在历经痛苦的锤炼后才出现的。

台湾作家三毛曾说:“ 刻意寻找的东西是找不到的,世间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

人这一生,苦苦追寻的,不过是有人能够给予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或许你寻找的,一直都在你的心里。

E N D

文字内容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描关注公众号-

Lady Talk

情感|心理|电影|分享

相关文章

  • 你可以无条件爱我吗?| 聆听内心

    ​ 有一段低谷期。 我工作和学习压力很大,感情也不顺,整个人充满消耗和疲惫感。 每天躲在厕所不想出来,心理期盼的是...

  • 你爱我吗? 可以爱! 你不爱我吗? 也可以不爱!

  • 家庭教育练习1

    无条件的爱:练习一 跟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 孩子:“妈妈,你爱我吗?” 妈妈:“我爱你” 孩子:“妈妈,如果我不够好...

  • 家长练习

    无条件的爱:练习一 跟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 孩子:“妈妈,你爱我吗?” 妈妈:“我爱你” 孩子:“妈妈,如果我不够好...

  • 真正的学习是什么?

    爱就是聆听,聆听就是爱。 我们可以放下判断和劝诫,仅以同理心去聆听他人的倾诉。 只要我们怀着无条件的爱去聆听,过去...

  • 无条件聆听

    婚姻里不是只有自我,也要看得到对方。 如果你只有自我,就会听不进对方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那么说出来的东西别人也不...

  • 妈妈,你爱我吗

    妈妈,你爱我吗 (1) 你爱我吗 “妈妈,你爱我吗?”...

  • 爱,到底是啥?

    “你爱我吗?” “你还爱我吗?” “我爱他吗?” “我还爱他吗?” 这是人们在恋爱之初和行将分手时,内心最大的纠结...

  • 聆听内心

    此时,早晨5点40,外面的天空依然漆黑一片,大多数人还沉浸于梦乡之中,周围是那么安静。我就这样坐在沙发上,听到了内...

  • 狗狗一一爱的直白

    狗狗的眼,似痴,似怨。 汪汪汪 汪汪汪 你爱我吗? 你还爱我吗? 你从前爱我吗? 你现在爱我吗? 你明天还爱我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以无条件爱我吗?| 聆听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wb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