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的教学是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创造学生的发展文化的,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教学原本就是“文化历史的产物”。倘若教学正确地加以组织,那么学生的学习可以引领学生的发展,可以引发教学之外决不可能有的一连串的发展过程;倘若从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来加以把握,那么就得研究“教学的活动设计”,这里的“活动”是指基于“活动理论”视点去构想教学,而这里的教学指的就是教学的活动。因此,在活动理论看来,所谓儿童的心智活动,是指学生人格的内在特质与侧面在活动中通过活动得以形成,是“活动得以更加自主地定位与调整的心理构成要素之总体”的发展。而就心智发展来说,活动可以视为外部制约与内部制约的交互作用,而不是把隔绝于外部世界的自己以及封闭于这种实体之中的‘心理产物’之类“主观主义”式的解读。当然,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指向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的习得,但学生不是直接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获得本身,而是处置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机械、语言、科学、技术、艺术及其他知识之类的文化,在课堂教学的媒介的特殊条件下,引发相关活动的步骤与经验。这里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图式、原理与规范。这也是把教学活动称为“学习活动”的原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