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出门容易“丢三落四”的,一会忘带钥匙,一会忘带钱包。
我们也会在考试中碰到一些人,有时候忘写名字,有时候漏做题目,有时候运算错误。等等,
我们称之为“粗心”。
先建立这么一个认知:
负面认识比正面认识的影响更大,只要避开常范的错误,就能得到飞速的进步,这条提升之路是通过否定方式实现的。
这是我从李笑来的文章中学习到的。
其中“粗心”就是一个重要的负面认识,所以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减少“粗心”,那就能让你在学习、考试、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成绩了。
那么我们通常是怎样解决粗心的问题呢:责备自己这次不认真,然后提醒自己下次仔细点、专心点。不就是这样么?
想想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上学时候的自己,不就是这样看待“粗心”的么,结论是:粗心=无关痛痒的问题。
可是,“下次仔细点”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当然没有啊!
因为“粗心”并不是犯错的本质原因,“粗心”其实只是在表达我们对某些错误的一种“轻视”态度。
所以,我想说的是:粗心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
1.粗心往往掩盖了你犯错的真实原因
2.粗心无法提供任何改善错误的建议
事实上,我们所谓的粗心往往是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1.缺乏全面思考的能力,即“相互独立、完全穷举”
所谓全面思考,就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分类”与“决策”,比如我们要出门的时候,要携带必需品,你就得思考你要带哪些东西,如果你意识到这是你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的话,你甚至应该总结一个规律。
前些天,我一个同事在谈话中提到一个口诀,“出门四件事,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试想每次出门都这么在内心里念叨一下,就能解决多少人出门丢三落四的问题啊。结论是,我们所说的某些“粗心”其实是缺乏“分类”意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造成的。
那么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呢?金字塔原理
2.缺乏专注思考的能力,即很难进入“心流”模式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面对一堆未完成的作业或任务,却很难静下心来,躁动不安或频频犯困;
我们也有都过这样的体验,看一本书或学习某类知识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忘记周遭事物的存在,这种状态有一个术语叫做“心流”,是特别专注忘我的状态。
我们也都能理解,在你躁动不安或者犯困的情况下完成的任务往往充满低级错误,过后检查却以“粗心”安慰自己,而在心流的状态下,效率很高,理解力很深刻,轻易不会犯错。
这是一个智能设备盛行、信息过载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专注力缺失,也越来越多人难以静下心来去阅读与做一件事了,心流的状态越来越少。
那么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呢?持续运动+坐享(冥想)练习+番茄工作法
3.缺乏系统化思考的能力,即做事的方法论
你看科学家、财务工作者、码农们的“粗心出错”的概率就比较低,因为在这些领域“粗心犯错”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严谨的方法论,比如财务工作,出纳管钱要记录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会计记账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会计科目,对应的业务计入相应的科目,出具的财务报告要经过审计审查等等;从标准制定、人员分工、行业监管等各方面都有系统化的方法。
你看德国与日本的人们生活及开发的产品为什么那么严谨细致,很少有“粗心”的细节,因为这两个国家培养除了一大批方法论狂人,德国恨不得给每种瓜果设计一种对应刀具,日本恨不得给每种垃圾设计一种回收方法……
那么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呢?有意识地关注学习做事的方法论+培养总结、反思自己的习惯
总结一下:
1.负面认识比正面认识的影响更大,只要避开常范的错误,就能得到飞速的进步,而粗心是一种重要的负面认识。
2.粗心是一个伪概念,因为它往往是一种轻视错误的借口或托辞。
3.粗心在本质上是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比如全面思考的能力、专注思考的能力以及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