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6)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6)

作者: 平安执笔写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2-12-09 16:32 被阅读0次

1.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2.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3.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研究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三者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

4.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5.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重要目标。

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

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

置疑环节,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

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研读——埋头思考远胜过1000句夸夸其谈。

拓展——这将是一个因为学生的演绎而更加精彩的世界。

超越文本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不跪着书的思维方式。有位哲人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当你学过的知识,在过了很多年的淡忘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诠释了,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不在于知识力,而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的活着。

6.板书的设计有目的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7.虽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用教材、超越教材。但不容忽视的是,教材终归是第一位的,也是教学中的主导内容。

8.不试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捶打着冰冷的生铁!

9.不管是预售还是生成真正完美的教学,都是为促学启思服务的。品味就是研读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10.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11.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2.字一个人的第二张名片,足见一笔好字,就是个人的形象工程。

13.无为也是一种有为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约一点,再简约一点,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

14.老师要设计富有语文味的活动,设置引发兴趣的交流话题,创造引人入胜的交际情境,运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完成习作。让学生处于自由蓬勃,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中,唤起积极参与的情感,使语文教学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觉得语文教学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喜欢语文。

读到此处,不免想说一句:数学老师的任务何尝不是让学生喜欢数学呢!

相关文章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6)

    1.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2.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5)

    1.随着课改的深入,评价理念逐渐转变为:一(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2)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数学是生活中的一份子,它存在于生活中,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7)

    1.我们要设法把“厚”书教“薄”,主要策略有两个:一是实施单元推进,二是单课求速。 2.单元推进主旨是在老师带领下...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1)

    1. “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经验的“唤醒~改造~生长”的过程。 2.小学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3)

    1.课堂中的互动可以有以下八种形式:1.师与全班;2.师与小组;3.老师与学生个人;4.学生个人与全班;5.学生个...

  • 《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4)

    1.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学习方式一般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

  • 课堂高效从这里启航

    近几天,我在阅读《名师谈高效课堂》这本书,在拜读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只有能够充分调...

  • 春花绽放 如沐春风

    在烂漫的阳春三月,我来到“春季名师大课堂之小学语文、数学实用与高效课堂培训”课堂里,听了名师的三节习作课,如沐春风...

  • 落到实处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倡导的课堂理念,但真正的高效,绝不是纸上谈兵。高效课堂,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经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师谈高效课堂》读书笔记(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j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