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想(1)
两节化学课,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孙老师的课,总体老师本身精神充沛,声音洪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课件制作非常的优美。整节课的课件设计,有视频,有精美的表格设计,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离子这一节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视频和示意图,让学生接受的更加的直观。从课间可以看出老师认真准备了,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学习。其次,这节课的老师出示了学习目标,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这种转变能够清楚感觉到老师接受过新的理念。老师的教育理念先进,能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出示目标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可是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会让学生清楚这节课需要干什么?给学生的学习立了一个标杆,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具有目的性。出示学习目标,最后用你收获了什么作为回应,让整节课感到有始有终。学习表述学习目标,会让学生把老师的目标,变成学生心目中的目标。最后,这节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值得学习,抽象的知识点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虽然这个过程感觉起来有一点沉闷,甚至有时候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但是,后来细细一想,正是这种转变让学生的思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更好的一个认可。比如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一般电子书规律,稳定性和得失电子数等等,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节省时间练习。而孙老师却让学生观察,只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够,最后选择用小组观察,最后勉强得出结论。这种重视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而在这节课中表现出的不足:首先,课前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处理。课间操结束后,听课的老师们都来到了教室。可能,孙老师本身没有预设课前的时刻该干什么?只是声音很小的告诉学生预习。本身没有设计预习的环节,让学生看书,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产生一种压抑和不安全的感觉,会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气氛。预习应该是老师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习惯。预习应该是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前,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前应该干什么,这是值得好好地探究的?见过除了的方式可以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可以是小测验,可以是小游戏,可以是和学生聊聊天等等,总之是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中抓回来。其次,这节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比较多。本来知识点不是很多,老师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讲了很多东西,这让老师的课显得重点不突出。最后,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没有练习不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够巩固知识点。
整节课听完,留给我的一个问题是,抽象的离子知识点,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的更加的好一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没有改进的可能呢?
网友评论